我的师专情怀马永平(天水师院1986级生物系学生,重庆医科大学教授)
我是天水师专86级生物系(筹建)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1989年分配到陇南市宕昌县沙湾中学工作了八年,于1997年考入武汉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在重庆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工作至今。
回顾我在师专的3年学习和生活经历,尽管当时的学习条件艰苦,但老师们饱含热情的教学精神,同学们勤奋学习的学习风气,使我受益匪浅。
当时隔30年再次步入母校,美丽宽阔的校园,给我极大的震撼。记忆又回到了七里墩的小平房,土操场。毕业后的三十年里,母校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终于建成现在的规模和水平。今日的成就正是母校践行“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收获。尽管当时的物质匮乏,但老师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教学严谨求实,实验训练一丝不苟。记得当时院系的老师们克服一切困难,给我们开设了生物学专业和化学专业(缺《结构化学》)的全部课程,3年里完成了2个专业的理论和实验课程,使我们走上岗位即能教生物学,也能教化学,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各中学各科教师缺少人手的困难,也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实验课当时的困难最大,缺仪器、少经费,即便如此,老师也教我们徒手切植物切片,安排动物解剖和标本制作,开设植物组织培养、无机和有机分析等实验,这些技能在我深造和科研工作中终身受益。学生勤学,教师勤教,是当时教与学的真实写照。毛学文、张德华、张占甲、马刚、徐剑等老师们一有空闲,就会到实验室指导我们做实验、讲要领。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忘我的好老师,我们得以快速成长,学校和院系得以快速发展,经过六十年的奉献与建设,母校已经发展成为西部高校中专业齐全、设施先进的大学。整洁的校园,宽敞的教室,一流的实验室,是历代师院人奋斗的结晶,而献身陇原教育事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的近十万毕业生是师院传播“明德,新民,至善”受众和使者。
六十年艰苦创业硕果累累,一甲子辛勤耕耘厚积薄发。展望未来,按照高水平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思路,母校的未来必将是一派繁荣景象,必将早日实现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明德、新民、至善”,朱子有定论。但以我理科男的理解,明德就是要培养和启发学生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和禀赋。新民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达到自我提高和自我更新,并将新知传授与人,共同获得德与智的更新。至善则是不断地践行明德和新民,逐渐达到完美而又不故步自封,即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宕昌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形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宕昌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