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
罗湾村的生产周转房。
山背罗湾村群众在扶贫车间加工手套。
山背罗湾村群众在扶贫车间加工地毯。
本报记者王艳韩县银
今年3月,腾达实业宕昌县扶贫车间投入运营。
这个建到村民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把培训和就业机会直接带到了贫困户家门口,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这可乐坏了当地村民。
扶贫车间所在地在宕昌县两河口镇山背村、罗湾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山水雅园,在此务工的大多数是这两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
近日,记者走进扶贫车间,工人正在专心地制作迷彩服。
据悉,腾达扶贫车间是由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与政府携手创建,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形式,以劳动力就业密集的服装加工业和手工编织业为主要载体,是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车间负责人张童告诉记者,目前,宕昌县已建成腾达扶贫车间1个,正在筹建的5个,主要生产校服、工服、军服、护士服等。车间分为缝纫车间和地毯加工车间两大块,解决就业1000人左右。
车间成立之初,从全县14个乡镇招录了工人100多名,其中贫困户87人,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等到技术熟练后就签订合同,开始计件,手艺熟练的可以拿到日工资120元左右,最高的一月能拿到4000多元。
“在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的同时,通过培训,让他们成长为一名产业工人,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张童告诉记者,投产以来,该车间已产出成品1000多套,大多由总部销往美国、日本等地。
自扶贫车间成立后,宕昌县两河口镇34岁的杨艳强终于挺直了腰杆,从一名四处打零工的“就业边缘人”,成了一名产业工人。
多年来,迫于生活压力,杨艳强和丈夫一直在新疆打工,在建筑工地打过零工、拾过棉花……
“曾以为会这样过一辈子!”杨艳强曾因想不到更好的出路而沮丧。
让她惊喜的是,今年2月份,她经过培训后,开始在扶贫车间制作手套。扶贫车间不仅给她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教会她新的工作技能,第一个月她就领到2100多元的工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标,不如治本。
“如今,自己有了手艺,上班的地方就在家门口,终于不用到处奔波了。”杨艳强高兴地说。
对于很多留守妇女来说,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是她们最迫切的愿望,而多劳多得的收获更是让她们有干劲,有自信,生活也更起劲。
两河口镇的村民韩九平今年已经50多岁了,在扶贫车间纺线,每个月有1500元的保底工资。“这个年龄,还能有这样一份工作,下班后还可以给孩子们做饭,真好!”韩九平高兴地说。
在地毯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十几平方米的“官鹅天池”挂毯,色彩饱满,配色大气。据张童介绍,地毯车间制作的主要是地毯、挂毯、汽车坐垫等。
“下一步,我们打算建个裁剪车间,不仅能节省运费,还方便车间的灵活调度。”张童说。
新闻推荐
宕昌讯(记者刘国庆)今年以来,宕昌县围绕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标,扎实开展“一拆两化三改”集中行...
宕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宕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