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陇南药飘“香”
本报记者白杨
金秋的陇南,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硕果累累,遍地溢香。这个金秋,注定又是陇南一个丰收的季节。在10月13日举办的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陇南市分会上,有4个招商引资合同项目和36个合作协议签约,签约资金总额达14亿元。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嘉宾及客商共同见证了陇南市作为久负盛名的“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底气”与希望。
道地药材孕育新希望
前来参加药博会的安徽客商杨先生,多年一直从事中药材外贸出口生意。他说:“陇南礼县的铨黄块大饱满,质地坚实,色泽鲜艳,气味清香,槟榔茬、朱砂点明显,锦纹清晰,品质优良,种植和加工工艺地道,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国内药材市场久负盛名,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也十分抢手。”
陇南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条件,是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也是全国大宗药材主要生产基地,被誉为“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千年药乡”。现有各类中药材资源2492种,其中药用植物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超过400种;常年收购经营的中药材15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超过20种;已开发利用的550多种。主产当归、红芪、党参、大黄、半夏、天麻、柴胡、黄连等八大道地中药材。“米仓红芪”“宕昌当归”“铨水大黄”“文县纹党”和“西和半夏”,因其量多质优而享誉全国,畅销世界。
近年来,陇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的36%、全国的3%。2017年陇南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其中大宗药材党参种植面积24.16万亩,当年采挖4.34万吨;红芪种植面积11.7万亩,当年采挖2.14万吨;当归种植面积9.05万亩,当年采挖1.86万吨;大黄种植面积8.7万亩,当年采挖2.06万吨;半夏种植面积3.05万亩,当年采挖0.98万吨;天麻种植面积1.3万亩,当年采挖0.94万吨。
多轮驱动托起脱贫梦
在本届药博会展区内,以陇南中药材为基础原料加工的当归酒、五味子酒、桑葚酒、蜂蜜酒及各种饮片产品琳琅满目。常年从事中药保健贸易的四川广元客商镡先生对陇南丰富的酒类保健品情有独钟。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注重养生保健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追求。“回去打算先在网上主推陇南养生保健酒,如果消费空间大,就在陇南当地建立一个仓储物流中心。”
近年来,陇南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富集多元的中药资源,狠抓基地建设、标准种植、品牌打造、多元营销、精深加工,中医药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建成了一批优质中药材基地,中药材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中药产业已经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的特色支柱产业。
陇南市依托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力量,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已成功选育出红芪、大黄等新品种9个类型(品系)。与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中医学院、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合作,先后完成了“陇南红芪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纹党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掌叶大黄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猪苓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陇南板蓝根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为中药材产学研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陇南建成了宕昌哈达铺华昌药材城、武都区吉石坝大型综合交易市场两个区域性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建成了现代中药资源信息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中心宕昌站、宕昌理川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和34个产地交易市场。大力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市内道地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为全市中药材产业茁壮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和不竭动力。(转2版)
新闻推荐
宕昌讯(通讯员张永宽)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宕昌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十一”长假期间,宕昌旅游市场火爆。截至...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