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贫困 攻克坚中之坚 陇南市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图为宕昌县车拉特困片区扎峪河贫困村新貌本报记者肖红秋日的陇上大地,是收获的季节。放眼各乡镇村,***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在陇南的各个角落焕发勃勃生机。陇南市委、市政府正迈着铿锵的脚步,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致富路上砥砺前行。山大沟深、层峦叠嶂,是陇南地理特征的真实写照,陇南一直以来都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4年,陇南市将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明确提出了打好25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战的基本思路。这25个特困片区涉及117个乡镇、1882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072个)、贫困人口28.4万人。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深度贫困地区集中了全市78%的贫困村和70%的贫困人口。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这25个特困片区成为了全市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艰中之艰、难中之难。面对这最难啃的“硬骨头”,陇南市紧盯这25个特困片区,瞄准贫困群众,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集中解决制约特困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特困片区倾斜安排,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集中力量补齐短板,形成了特困片区合力攻坚的强劲态势和“拳头效应”,并探索出适合于陇南深度贫困区的好做法。按照“整合力量,集中攻坚”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要求,在水、路、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突破,整体改善特困片区基础设施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立足比较优势,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科学论证和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群众积极性高、带动效果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加大扶持力度,片区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民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一池三改”、安装太阳灶等项目的实施,有效遏制了滥伐、滥砍,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有效整治,村组面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提高,从以前的落后思想观念向加快发展的自觉行动转变。陇南市通过一系列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片区内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物资运输及农产品的流通交易更加便捷。片区内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电视、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了一定水平,新购摩托、农用车随处可见,新建安全住房逐年增加,群众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明显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从以前的落后思想观念向加快发展的自觉行动转变。这一切的变化都大大提高了特困片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涌现出了礼县崖城片,西和县洛峪片,文县临江片,成县鸡峰片等示范片区。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是陇南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既符合中央和省上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的要求,又符合陇南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扶贫成本高、攻坚难度大的实际,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全面小康进程的务实举措。实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实现了***。实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改变了过去项目分散、资金分散、效益分散的现象,突出重点区域,聚焦特困群体,实行整体联动,形成集聚效应。实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将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和帮扶资源整合起来,统筹使用,实现了综合配套,补齐发展短板,达到实施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示范一片。实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回应了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把扶贫的触角延伸到了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体现了“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虽然陇南市的特困片区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陇南贫困成因很复杂,是生态资源约束型、自然灾害制约型、区域经济边缘型等多因素叠加形成的,条件性贫困与素质性贫困并存,整体性相对贫困与区域性绝对贫困交织,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深山林缘、高寒阴湿、半山干旱等自然条件艰苦、产业基础薄弱的特困片区,越往后攻坚难度越大、任务越艰巨,面临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截至2016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41万人,贫困发生率16.5%,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均居全省第一,今年“8·7”暴洪泥石流地质灾害,致使2559户9472人致贫返贫,陇南仍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市,因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薄弱的特困片区,越往后攻坚难度越大、任务越艰巨。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全市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今后,陇南市将继续集中力量攻克艰中之艰、难中之难,着力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着眼全市贫困县整县脱贫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好***专项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积极引导贫困户稳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劳务扶贫,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担当,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新闻推荐
9月29日晚,宕昌县时代广场灯光璀璨,激情飞扬,由县文联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欢庆国庆节”文艺晚会在这里精彩上演,近千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本报记者刘国庆摄近日,徽县老年大学“喜迎十九大欢度...
宕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宕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