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焦兰渝铁路 细品陇南故事 新华社“千里走兰渝”大型采访团深入陇南市采访侧记

陇南日报 2017-09-22 01:31 大字

9月19日,新华社记者在武都区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采访。本报记者张红霞摄 9月20日,新华社记者采访宕昌县哈达铺镇拥军情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月菊。本报记者王芳摄本报记者王芳罗艳9月18日至20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大型采访团走进陇南市,来自新华社甘肃分社、重庆分社、四川分社的28名记者深入武都区、宕昌县进行采访,用手中的笔,用独特的视角,记录陇南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物产,立体全方位采访报道陇南在兰渝铁路沿线中的重要地位和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从武都到宕昌,短短两天多的时间,采访团先后深入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农户家中,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电子商务、特色产业、旅游扶贫等工作,采访收集素材,聚焦发力,创作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陇南脱贫攻坚风貌的优秀新闻作品。采访过程中,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给采访团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表示将通过多种报道手段向国内外宣传陇南、报道陇南。18日下午,采访团刚到陇南市,就马不停蹄地兵分两路,先后深入武都区祥宇油橄榄产业园、武都区汉王镇朱能村油橄榄示范园进行采访。即将进入收获期的油橄榄果成为新华社记者手中“长枪短炮”的瞄准对象。拍下汉王镇朱能村油橄榄示范园农户采摘油橄榄果等美图后,新华社记者范培珅在报道中写道:“金秋九月,在白龙江上游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成片的油橄榄即将进入收获期……今年,当地一家橄榄油生产企业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获得海外评比的金奖,意味着这里的橄榄油销路会更广,种植农户将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果子,正成为当地的“脱贫致富果。”(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19日,采访团一行深入陇南大数据政务中心、东盛电商产业园进行采访。采访团记者围绕陇南市大数据建设、电商扶贫等工作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详细了解。曾经在甘肃工作多年的新华社重庆分社社长王丁说:“陇南生态优良,物产丰富,人文、历史独具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文明、电子商务以及大数据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采访报道提供了大量丰富、充实的内容。”而在陇南市采访期间,脱贫攻坚的推进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也吸引着新华社记者。在宕昌县官鹅沟景区,采访团记者用普通游客的身份进行体验式采访。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屠国玺说,官鹅沟生态旅游景区虽然来过很多次了,但是这一次来发现它又有新的变化。“随着兰渝铁路的通车,我相信游客的范围会更进一步扩大,同时我相信通过生态旅游的带动,整个陇南市的生态业、旅游业脱贫攻坚等各项事业都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屠国玺说道。9月2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此次采访的最后一站———哈达铺镇,深入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哈达铺火车站、拥军鞋厂、中药材基地等地进行采访。“兰渝铁路全线开通后,宕昌的中药材等特产将摆脱公路运量少、运价高的困境,运费大大降低,可以与外地商户实现大宗商品户对户的对点运输。”在哈达铺火车站,兴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新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王杰平第一次到哈达铺,他说,“一直对哈达铺充满着向往,今天终于来到了这里,感到非常高兴。”“哈达铺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履行职责,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王杰平说道。

新闻推荐

平凉旅游宣传推介首次走进西南市场亮相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

第14届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柬埔寨首相洪森、越南常务副总理张和平、老挝副总理宋赛、哈萨...

宕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宕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