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甜蜜”产业脱贫路

陇南日报 2017-08-13 11:39 大字

本报记者陈晓旭宕昌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为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近年来,宕昌县委、县政府将养蜂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十条路”之一,两年来,中华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效凸显。群山围绕,绿意蔚然,走进宕昌县狮子乡狮子村,沿着农村公路盘旋向上,一路上,山坡上星星点点的各色野花竞相绽放,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在一片油菜花田,一排排整齐的蜂箱置于其中。“我们这儿的蜂蜜都是百花蜜,主要以油菜花、松花,以及党参、红芪为主,产出的蜂蜜带着天然的花香。”狮子村村支书罗小明说。说着,罗小明随手打开一个蜂箱,里面密密麻麻的蜜蜂正在辛勤劳作,晶莹剔透的蜂蜜散发出一阵阵香味。“这个养蜂基地共有126个蜂箱,采用传统‘棒棒槽\’和新式蜂箱相结合的方式养殖。”罗小明说,去年,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有64户加入合作社,其中,狮子村53户加入,邻村有11户加入。据悉,该合作社采用集中养殖和指导贫困户分散养殖的方式进行生产,以“发展养蜂致富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为思路,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运行,现已带动狮子村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1户普通群众发展养蜂产业。如今,有10年养蜂经验的罗小明,带领蜂农们不断探索土蜂养殖技术。(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而谈及全村蜂蜜的销售,罗小明告诉记者:“村里的蜂蜜都是统一销售,并且保底销售价是64元/公斤,除了长期固定的老客户外,村干部也会通过电商帮忙销售。”“现如今,人们都喜欢土蜂蜜,只要能产出货真价实的蜂蜜,就不愁销路,我相信通过发展土蜂养殖,一定能够加快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的步伐。”罗小明说。据狮子乡党委书记汪小波介绍,截至目前,狮子乡发展蜂箱2000个左右,养蜂合作社6个。其中发展带贫养蜂合作社3个,蜂箱达370个,带动贫困户64户。“下一步,计划把适合养蜂区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养蜂合作社,力争两年内在现在人均收入3180元的基础上,通过养蜂产业再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加入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汪小波说。截至目前,全县中华蜂养殖农户4200多户(贫困户2160户),养殖规模由2015年的1.2万箱发展到4.6万箱,成立养蜂协会一个,发展中蜂养殖合作社42个。2016年底产蜜500多吨,产值3800多万元,养蜂户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翟鲁宁一行考察调研陇南市扶贫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卓宁)7月20日至22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翟鲁宁带领考察组来陇南市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省政协社法委副主任杨成堂,市委书记孙雪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崔景瑜,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昉及...

宕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宕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