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得来”到“躬行始成”
赵 菁
在小学作文中,写人叙事作文占了很大比例,就算是写童话故事、科幻小说,基本都离不开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小学阶段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目前在小学生描写人物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人物无语言或语言千篇一律;二、人物无动作或动作单一呆板;三、人物无神态,喜怒哀乐全不知;四、人物无内心活动,酸甜苦辣概不晓。一句话,小学生写的人物往往呈现出扁平化、玩偶化的缺点。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着手从五方面展开训练。
一、让人物开口说话。人物的语言不仅因身份、地位、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不同,就是同一个人也因心情、事件、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生气时可能声音大而语速快,伤心时可能情绪低沉,说话断断续续。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除了让人物开口说话,更要让不同的人物说符合自己的话,符合其语境心境的话。就如鲁迅先生所言:“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为了达成这一训练目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典型的人物语言进行阅读训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人物语言受事件、心境、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同,领悟语言与人物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创设情景,举一反三,及时进行小练笔。比如: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中的几组对话,就很有代表性,很适合训练。低年级选编的教材大多是童话故事,故事中角色多,人物对话多,是学习人物语言的最佳范本。
二、让人物动起来。人在做一件事时,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一系列手、脚、腿、胳膊……的动作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同的人,受性格、年龄、性别影响,虽然做同样的事,动作却不同。同一个人,因事情轻重缓急,心情环境不同,其动作也不同。就拿关门这件事来说,倘若生气,可能就摔门而去;倘若是怕打扰别人,就会小心翼翼。再拿学生走路来说,上学时可能匆匆忙忙,如果迟了,还会一路小跑;放学时则悠哉悠哉,节假日外出游玩时又是另一番情景,可能蹦蹦跳跳,东张西望,一会儿去摘路边的花,一会儿去逗树上的鸟。在写作时就要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想想动作的前后顺序,用文字把人物动态地描写出来。
三、给人物一个表情包。人不仅在做事时有肢体语言的变化,还会有丰富的神态变化,描写人物时还要把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描述出来。五官如同镜子,变化虽然细微,但却忠实地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眉头一皱”“眼角一开”“眼珠转动”“嘴角一撇”……都传递了人物内心世界变化的信息。通过观察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体验,揣摩人物内心所思所想和情感变化,对五官进行生动的描写,给人物一个表情包,让人物形象饱满、鲜明起来。
四、让人物在环境中行动。环境是无声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诉说着人物的心情和特点。在具体事件中,对人物所处环境加以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比如小说《穷人》中,屋外屋内的环境,共同完成了对桑娜夫妇美好品质的塑造。贫穷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顶着风暴出海打鱼,还要收养邻居家的孩子,桑娜夫妇善良的品质跃然纸上。
五、给人物一个陪衬。有时候,只写主要人物,人物形象会比较单薄,甚至不能凸出人物特点。这时候,需要陪衬人来突显主角。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救助车夫”这一事例,起段这样描写:“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来往赶着回家的行人,就是陪衬人,反衬出伯父关爱劳动人民的形象。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对众人的描写,都是为“凤辣子”出场做铺垫。
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起来就两三句话的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把领会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写作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只有把阅读教学、理论讲解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多次练习,才能把“纸上得来”转化为“躬行始成”。
(作者单位:成县东街小学)
新闻推荐
2月17日,成县“成州面塑”省级非遗传承人安秋平正在指导小朋友制作“冰墩墩”面塑作品。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成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