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风雨中 辉映党旗红 ——陇南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抢险救灾侧记

甘肃日报 2018-08-04 03:01 大字

本报记者陈多

危难时刻,总有一面旗帜在召唤;大灾面前,总有一种担当令人感动……

入汛以来,陇南各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陇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了受灾群众的“主心骨”,铸成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

闻“汛”而动掌握先机

近日,走进武都区洛塘镇石沟村,不久前的那场特大暴雨所留下的痕迹,已消失殆尽。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色。

7月10日以来,洛塘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和极端天气,导致全镇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讯及部分群众房屋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元。其中,石沟村等村社灾情尤为严重。

好在入汛前夕,石沟村的村“两委”班子和帮扶队员及早做了应急演练——如何转移群众,如何抢险救灾,老弱病残该如何撤离等,大家熟稔于心。

当收到洛塘镇政务群转发的暴雨预警信息后,石沟村迅速成立了五个抢险小组和一个共产党员突击队,不停地通过高音喇叭提醒村民注意预防,随时准备与洪水做斗争。

“出现这么大的灾情,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这得益于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村党组织战斗作用的发挥,得益于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健全的预警防范机制。”洛塘镇党委书记李红军说。

事实上,在进入汛期后,陇南各级党组织积极进行防灾防汛演练、扎实部署灾害预警。每次灾害来临,市县各级党组织通过乡镇党委书记微信群、第一书记微信群和乡村大数据平台,及时发送预警信息,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全面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撤离危险区域群众。

据了解,此次灾害中,陇南市共安全转移2.87万余人。在严重的暴洪灾害形势下,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挺身而出敢于担当

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抗灾难度最大的地方,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听到党员的声音。

这几天,在成县王磨镇王磨村,来来往往的人们穿梭于河堤边,有的在装沙袋、有的在封袋口……眼前的这一幕,正是这个村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带领群众加固水毁河堤的场景。

7月10日,成县迎来了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

灾情就是命令。紧要关头,王磨村党支部十几名党员身先士卒,组成抢险救灾突击队,并带领40多名群众奔赴在抢险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打响了一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硬仗。

当天晚上,接连不断的暴雨导致王磨村一处河堤面临溃坝。“快跟我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继勇当机立断,喊来10多名党员和20多名群众,在短短的30多分钟里,用600多个沙袋封堵了近30米的决口。与此同时,村子里的防洪警报随即拉响,4名突击队队员连夜转移群众……

扛沙袋、堵决口、蹚深水、救群众,今年已经54岁的老党员申喜喜,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总是冲在最前边。他说:“身为党员,就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出现了灾情,就应该冲在前面。”

转移受困群众,抢修水毁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生活不受影响……面对残酷的自然灾害,陇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心为民彰显情怀

暴雨,拉响了陇南红色最高预警!距文县范坝镇10公里的高桥村塌方、泥石流情况严重,通讯一度中断。

高桥村党支部迅速召集村干部开会,研判形势,布置任务。

赵亮是省委统战部五处副处长,去年8月被派到高桥村当“第一书记”。此次范坝镇经历了较大范围的大到暴雨,累计雨量达100至150毫米,对于毫无防汛经验的赵亮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我们出了那么多险点,当时心里就想着一定要守住,不能让它破圩。”赵亮说。

凭着心里的这份执念,赵亮带领党员干部查看灾情、排除隐患,并利用村微信群及时发布汛情,架起了指尖上的防汛“指挥部”。

“目前全村人员安全,房屋没有倒塌情况”“从孙家河口到各社,至少有十几处塌方、泥石流,车辆根本无法通行”“雨虽然停了,但是从范坝上街到村里,仍然存在塌方的危险”……经过两天两夜的排查后,一条条防灾防汛情况发布到了村里的微信群里。

高桥村微信群里共有156人,其中多半村民在外打工。看到消息后,他们纷纷点赞:“有驻村干部们在村里防守,不仅村里的人安全了,我们也里也踏实了。”

据统计,此次暴洪灾害,陇南全市195个乡镇党委和4个街道党工委、3167个村级党组织和1706名第一书记坚守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全力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工作,为群众牢牢筑起了一座座坚强的安全堡垒。

新闻推荐

成县公路段及时清理水毁塌方保畅通

成县讯(通讯员马志功季琳)7月10日晚8时,持续了一天强降雨的成县境内再次遭受又一轮大暴雨的侵袭,成县公路管理段抢险突击队及...

成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