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丰收麦客逐“浪”
“孩他爸,睡醒了吗?该起床了! ”6月8日,西海岸新区大场镇肖家洼村,天刚蒙蒙亮,村民王女士就叫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丈夫韩志刚。 “醒了、醒了,马上起来……”听到妻子喊,韩志刚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随后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王女士赶紧给他递过衣服。 “稀饭给你做好了,还煮了10个鸡蛋,吃完了,咱就出发吧。 ”王女士说,韩志刚一边点头,一边披上衣服,看了看表,5点15分。
匆匆吃完饭,韩志刚将剩下的6个鸡蛋用塑料袋装起来,跟妻子一起,发动停在门口路上的联合收割机,直奔远处的麦田……
“前几天我们一直在王台镇的岭上待着,那里有两个村,我们用了3天时间,每天干16个小时,帮他们收完麦子,昨晚刚到家,就接到河崖村一位麦农的电话,让今天早点去。 ”韩志刚告诉记者,麦收这段时间就是这样,他俩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要么在收割麦子,要么在去收割麦子的路上,好在付出的辛苦有回报,最高时夫妻俩一天能收入2000元钱,这也是让他们最开心的事儿。
6月8日,记者从市农业与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共有小麦318万亩,目前旱地麦田已经进入收割期,一周后全市将大面积进入收割期。因为5月份雨水比较勤,利于庄稼生长,今年小麦丰收已成定局。
平时打零工麦收时帮人收
44岁的韩志刚平时在当地一家企业打零工,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今年21岁了,是一名军人;小的是女儿,才12岁,读六年级。“压力山大啊,儿子早晚是要结婚的,怎么也得挣钱给他买套房子吧;女儿学习成绩还不错,肯定要支持她读书直到大学毕业,打零工挣那点钱肯定是不行的,于是5年前,我东拼西凑借了几万块钱,买了这台联合收割机。平时打零工,一到麦收季节就到处替人割麦子。 ”韩志刚说,刚买机器那段时间,他一个人干,后来发现一个人在外面真忙活不过来,吃饭也是饱一顿饿一顿,半个月下来,就瘦七八斤。妻子看着心疼,就把女儿让家里老人照顾,跟丈夫一起出去闯荡。
早上,麦子上有露水,太潮了,容易噎机子,韩志刚不敢跑得太快,因为一旦出现塞机,必须下车掏麦秸,不但费时费力,关键是耽误干活。收割机“突、突、突”前行,将麦穗齐刷刷吞进锋利的“铁嘴巴”,麦秸被打碎铺在地里做肥料。大约七八分钟的时间,一亩多小麦就收割完了,收割机“吐”出金灿灿的麦粒,装进麦农的三轮车斗里。
记者注意到,在开着收割机作业的时候,尽管是赤膊上阵,但汗珠子还是顺着韩志刚的脸庞直往下淌,但他根本腾不出手来擦。只有在将一家麦农的麦子全部割完后,他才得以停下机器喘口气,妻子王女士赶紧跑过来,递上一块湿毛巾和半瓶矿泉水。“咕嘟、咕嘟”韩志刚一饮而尽,感觉还不解渴,又来了半瓶,然后用毛巾擦着汗。
晚上有时要忙到半夜
“太阳这么毒,你咋还光着膀子上阵呢?就不怕皮肤被晒坏?”记者问。“没办法,一收割,尘土就往身上钻,衣服一会就脏了,而且还不透气,穿着憋得慌。今天还不错,要是赶上风大,我还得戴着墨镜,要不容易迷眼。 ”韩志刚说。才44岁的韩志刚面色黝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干我们这一行的,就没有个白的,个个都黑,都是被灰尘呛的。 ”韩志刚笑着说。
“我们这活基本上能忙一个月,剩下的时间,我就去一家公司打零工,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三四万块钱。 ”韩志刚说。 “韩师傅啊,我都等了大半天了,你去给忙活忙活吧! ”韩志刚刚想抽支烟,一个麦农又喊了起来。“好的,咱这就走。”拍拍身上的灰尘,韩志刚又上了车。
“你们每天这么辛苦,受得了吗?”记者问刚给收割机加完水的王女士。“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受不了也得受啊。收割麦子太苦了,吃不好,睡不好,平时一天干16个小时,有时候要忙到半夜。按说应该有4个人,两人一组,轮换着干。可多雇两个人,每天就得多花好几百块钱,幸好就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挺过去了。 ”王女士说。
临近中午,天气越来越热,连风都是热的,站在机器上的韩志刚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 “坏了,机器出问题了。 ”王女士看见收割机在麦田里停了下来,立刻朝收割机方向跑去。原来,麦茬割得太低,刀片碰到了麦田里的石头发生了变形。王女士一路小跑,返回地头的备用箱里,找了几个刀片换上,收割机这才得以正常运转。
最多一天能赚2000元
“在外面忙活一天,收入怎么样?”记者问。韩志刚嘿嘿一笑:“咱技术好啊,像架子这么大的车,一般人不敢到那些路窄、路不平的地方作业,可是我就能去,因此每年这个时候,咱当地很多麦农都会主动联系我。 ”韩志刚说,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能割40亩麦子,平均每亩收费80元,毛收入3200元,可成本也高呀,收割机每天要加一百多升柴油,还有机器折旧费等,除去乱七八糟的费用,最多时每天能赚2000元。
每年韩志刚夫妇都要转战西海岸新区各镇。 “收割机车速比较慢,有时候出来远了,干完活再回老家就来不及了,只能在当地住着,但是住宿不太方便,还疼钱,后来我就随身带着帐篷,晚上回不去,我们就在帐篷里眯会,权当出来度假了。”韩志刚说。
“今年5月底我们就出发了,先到铁山街道,那里的山岭地小麦是整个西海岸熟得最早的,然后又去了宝山、六汪、王台等地,昨天才转回大场镇。”韩志刚说,再过几天,他还要去泊里、海青一带的洼地,那里的小麦熟得比较晚。“我们不去西海岸以外的地方,如果长期见不到孩子跟老人,我们就会感觉少了点什么,干活也没劲儿了。 ”韩志刚笑着告诉记者。
8日下午两点多,夫妻俩蹲在地头的树荫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鸡蛋、火腿肠、面包,喝着矿泉水,简单地打发了一下。随后,韩志刚靠着一棵树眯上了眼,不一会便能听到轻轻的鼾声了。睡了不到10分钟,便听到有人招呼,韩志刚使劲睁了睁眼睛,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一抬腿又上了车……
新闻推荐
本报右江区讯日前,自治区财政厅下达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8000万元,支持首批15个经济发达镇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
永靖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永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