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版图书】异彩纷呈的西北民间小戏

甘肃日报 2019-03-25 04:54 大字

王 萍

《西北民间小戏文化研究》是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项目形成的集体研究成果。文集收录相关研究文章39篇,有民间小戏理论、民间小戏剧种以及与民间小戏相关的民俗、传播等的文化研究,内容涉及地域历史文化、展演习俗等,是各位作者对西北民间小戏及相关文化现象不同视角的探讨和研究。

民间小戏长期以来吸引着民俗学、戏剧学等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研究,从民国时期的刘师培、王国维、顾颉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钟敬文等,他们的研究不仅成果丰硕,而且光耀于学林。除了这些大家,随着时代学术思潮的变迁,又一批研究者代表了时代的学术志趣和学术理念,推动着民间小戏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西北民间小戏是中国民间戏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批有关西北民间戏剧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陆续出版、发表,包括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等,这些研究成果或从剧本、表演、音乐观照小戏艺术特征,或从民间信仰、人类学等视角探究小戏展演习俗等,为西北民间小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思考方向。

首先,“民间小戏理论”是对民间小戏理论研究方面基本问题的探讨。《依附性建构:民国时期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视域考察》《20世纪民间小戏研究路径及其范式考察——以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为主要讨论对象》就半个多世纪的民间小戏研究做了历史回顾,指出:民国时期民间小戏研究是依附于文学史、俗文学和戏曲史框架而存在的。但是,刘师培、王国维等创立的研究范式及学理形态,对后世民间小戏研究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民间小戏研究上呈现出民间文学、戏剧戏曲两种路径的研究格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北京大学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了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并且形成民间文学路径下的研究格局及其范式。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民间小戏研究,奠定了戏剧戏曲路径下的研究格局及其范式。这两种路径的研究格局,在以后几十年里得到不断的充实与深化。

《民间小戏:农民共同体文化圈之戏剧》《民间小戏展演的时空特征及其文化意蕴》《民间小戏:神仙道化剧展演功能刍议》《民间小戏中的信仰色彩》4篇文章,通过对民间小戏传承传播特点及其文化渊源的研究,结合几年来田野调查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西北民间小戏主要是农民共同体文化圈传承、传播的民间戏剧。这一观点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其次,“民间小戏与神庙戏场研究”中《明清甘肃神庙戏场与民间祭祀空间构建考察》《河西卫所建置下神庙戏场的时空分布及其文化特征》等5篇文章,对明清甘肃的神庙戏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这一视角研究对明清甘肃戏剧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

再次,“民间小戏剧种个案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不仅涉及甘肃、陕西民间小戏多个剧种、剧目及其表演艺术特征的研究,如陇东环县道情皮影戏,陇南玉垒花灯戏、永靖傩舞戏及社火、华亭曲子戏、敦煌曲子戏、陕北秧歌等,而且也有环县道情皮影戏、敦煌曲子戏音乐方面的研究,而有关文县“池哥昼”和藏戏传统剧目改编的两篇文章,丰富了西北民间小戏研究内容。

第四,“相关文化研究”既有对甘肃镇原传统婚俗、春节习俗的探讨,也有对民族打击乐器铙、钹的研究,《戏曲音乐在高校的发展研究》《当代文化生态环境下的戏曲艺术》两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戏曲在高校传播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近年来课题组先后赴甘肃陇东、陇南、河西、陇中、陕西佳县等县乡镇村作田野调查,以在场者的身份感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之间内在的联系,体悟民间小戏在农民共同体文化圈顽强生存的社会心理机制。如果说田野调查是《西北民间小戏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那么文献考论、比较研究等方法的使用,则是该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部文集的出版,一方面力图向学界和读者呈现西北民间小戏的基本面貌,一方面抛砖引玉,期待学界的批评与指导。

(《西北民间小戏文化研究》,王萍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省法院调研组来临夏州调研工作

本报讯(记者马琼洁)3月18日,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孙伟带领调研组来临夏州调研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并...

永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