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箕裘 耕读传家《陈家沟延鼎家史》读后感
品读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贵辉所著的《陈家沟延鼎家史》,竟有一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之感。因为这本书前不久荣获了第十二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并作为中国“好家风”优秀实证作品,入选农家书屋,更重要的是书的作者是我的中专同学。细细翻阅书中的每一个章节,让我们不由想起过往的那些年、那些事,深深被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和事所感动……
我记忆里的贵辉是一个朴实而勤奋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班委会(团支部)学习委员,每学期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中总有他,毕业前5名预备党员名单中也有他。那时的他,话不多、好静,特别爱读书,不像其他男孩子那么调皮。直到今天,萦绕在我眼前的依然是他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晚上,总是坐在课桌前认真听讲、刻苦学习的身影,总是不厌其烦给同学们辅导作业、收交作业的情景。我们于1985年毕业后各奔东西,虽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但也经常联系。他从永靖县干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从刘家峡走向省城。在过去的30多年里,每每听到他事业有成、不断进步的消息,便暗自为他欢喜不已!由于彼此工作环境的局限,见面很少,偶尔会在党报党刊上看到他的文章。近日,得知他在学术上成果颇丰,光专著就有三本:第一本是在县上工作时写的《刘家峡区域经济开发》(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本、第三本是在省委机关工作时写的《党组织建设的知与行》《陈家沟延鼎家史》(均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这些成绩,充分表达了他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之情,也是对含辛茹苦养育他的父老乡亲最好的回报。
从《陈家沟延鼎家史》后记中看到,这本《家史》是贵辉同学在繁忙工作之余挤时间花十年工夫写出的一本弘扬传承优良家风的新作。如今社会出书立传的人很多,大有上乘感人之作,也不乏纸上谈兵、平庸无聊之作。但贵辉的《陈家沟延鼎家史》却言之有物、言之有事、言之有情、言之有义,令人感动不已。祖辈的遗物、母亲的生活用品、家庭常用的农具、父亲丧葬的图片、上中专时的补贴、被老师点评过的优秀作文、父亲养育儿女的点点滴滴、乞讨时帮助过他们的食堂炊事员,乃至每一次的寻根记事……都在他笔下生动鲜活、细致入微。那些陈年往事、那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都跃然纸上,记写得非常清晰感人,似乎把读者带到了过去的艰难岁月里,与他们一道遭受磨难,一同感受亲情、感知善良。这一切,无不说明贵辉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是一个注重积累的人,是一个执着、细心、有爱心的人。十年磨一剑,细节定成败。凡成就事业者,无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贵辉之贵亦在饱受苦难的考验和生活的磨炼,培养了他坚毅、刚正的性格,像他父亲一样,跨越了岁月的时空,经历了坎坷的淬炼,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正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细节,有了他十年锲而不舍的积累,才萌生了记忆小家、讴歌大家的抉择,成就了这本沉甸甸的《陈家沟延鼎家史》。看《陈家沟延鼎家史》,令人心潮激荡、感佩不已,是因为它所抒发的亲情,犹如陈家沟长流不息的山溪那样激情甘甜;所表达的意境,更似他故乡的大岭山脉那般厚重深远!贵辉同学对父母终生守护的小山坳及风土人情所倾注的心血,把绵绵不绝的乡愁和亘古不变的恋家之情,融入对父亲伟大的崇敬和吟诵中。这本《家史》是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树碑立传,道出了一位平凡农民感人至深的不平凡人生和身为人父的高洁操守与智慧风范,这位父亲绝对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播种希望、耕耘未来的拓荒者。
《家史》通过对家乡灵山秀水的眷顾,再现父亲善良淳朴的禀赋和伟岸坚毅的品格,表达对父亲最深沉的爱和思念,从而传递出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家国情怀,唤起每一位读者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艰难历程的追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天下观的笃信,让我们深切感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陈家沟陈氏一族从兰州陈官营移居永靖陈井高山已近400年,相传10多代。先祖们克服寒旱苦难,垦荒种田、养家糊口,实属不易。贵辉的父母生逢上世纪不得温饱的时代,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在瘠薄的土地上求食,常常是吃了上顿无下顿,艰难地维系着家计。不幸的是,其母英年离世,更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其父为了5个孩子的生存,离乡拾粪、捡纸……备受煎熬,负重苦撑,呕心沥血,养育儿女成才。父亲一人养育儿女经历的苦难、耗费的心血、给予儿女的大爱、无私奉献与担当,兄弟姐妹五人自小饱受生活的艰难、贫困,甚至颠沛流离、乞讨……与我们这些父母双全、家庭条件尚可的孩子相比,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承载了多么巨大的重压和痛苦啊!也正是这样的苦难,才成就了今天他们这个充满希望的家庭。
家教是人生的第一课。教育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开始。中国的传统蒙书《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家福禄贝尔则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后,他最先接触到的,是家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读《陈家沟延鼎家史》中的无论哪一篇,无不闪耀着良好家教的美德和光芒,无不令人感慨而诚服。陈氏家族不论迁徙到哪里,生活境遇多么艰难,他们一家人都保持着忠厚和善、乐于助人、秉持操守、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的良好家风。书中的“母亲的心”这一章节我从头至尾看了三遍,每次都心有触动。母爱有万千种,但母亲无私爱儿女的心是一样的。贵辉同学摘写母亲时笔墨细腻,情节感人,每每都叫人潸然泪下。文章结尾:“如今想母空有泪,哪知最苦是娘心”的感叹,恰是他传承家风的承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有了这样的胸怀,有了对父母家人的小爱,才能产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党、对人民的无私大爱。我眼中的贵辉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大爱的人。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所在。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书中的父亲陈延鼎先生始终没有放弃让儿女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向村里人借粮,养鸡为孩子们筹集学费,到印刷厂捡废纸订成作业本,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不饿肚子,让他们读书成才、学习技术,为孩子们改变命运做了父亲该做的一切。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的修养是治家育子的基础。延鼎先生的大智慧在于“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他修身教子,全在于望子成英才,做一个敢于承担平天下的栋梁。这就是贵辉称父亲为“绝对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依据所在,这就是千千万万个有大智慧的父亲的缩影。也就是在父亲的大智慧教育下,陈氏家族的孩子们传承淳朴敦厚的家风,端端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克服父母亲早逝、家境贫寒等人生的大灾大难,勤勉读书,努力成才。贵辉和他的兄弟姐妹乃至他们的下一辈都是遵循了父亲留给他们的这一美德,秉持了父亲的坚强品行,决不向灾难低头,坚持与生活中的不幸较量,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使他们家族一代比一代强,如今,家族成员中不乏生活中的佼佼者。
勤奋是人奋发向上的不懈动力。《陈氏规范四则》“端家范”篇载:“居家最要于勤”。陈氏先祖从城里到山里,从白手起家、身无寸土到“发福山地数百畴”,就是靠了“祖祖辈辈农耕勤”。贵辉早逝的母亲“地里干活的情景”“为公婆填炕的时段”“拉扯五个孩子的艰辛”……,着实践行了“勤”字,其父亲50多年的足迹,无时无处无不充分体现了“勤”字。一个农民父亲的创业史,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才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是的,《陈家沟延鼎家史》不仅是一曲追根溯源,铭记人本在族、国本在家民族传统美德的百姓赞歌,是华夏薪火传递、昭启后人自强自立的华美乐章,也是一出演绎中国“好家风”的活剧,传延着勤俭温良、厚德载物的中国符号。因此,作为后辈,我们应当牢记:既然历史曾经如此感动了我们,我们也将继续谱写感动后人的历史。
戊戌年严冬时节,为《陈家沟延鼎家史》这本书传递的浓浓温情所感动,廖作此文,谨向贵辉同学和一样经历过那些年、那些事的父辈们,表达我心中最崇高的敬意!
新闻推荐
爱读书的朱光明老人年近80岁高龄的朱光明老师,依然精神矍铄,思维言谈都非常清晰,在与记者交谈中,自始至终都流露出对临夏教育...
永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