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绿色矿山 ——永靖县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见闻

民族日报 2018-11-08 09:26 大字

“过去连窗户都不敢打开,如今,所有防尘设备用上以后,我们的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在作业厂房内安装吸尘回收装置,这样既可以彻底消尘,还可以对回收的粉尘进行出售,从而实现变废为宝。”永靖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王愉深介绍说。

这一切改变,源于去年永靖县对砂石料矿山企业的一场改革,把砂石料矿山企业改革和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度结合,实现了绿色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永靖县境内共有砂石料企业34家,绝大部分为露天开采,企业点多、面广、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企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经营无序粗放、石料废渣随意堆放、矿区粉尘弥漫。这种长时间掠夺式、破坏式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群众反应强烈。

经济要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容不得半点破坏。传统小作坊式的砂石料生产企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砂石行业的“大矿”时代已经来临,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势在必行。

从去年9月开始,永靖县关停了所有砂石料矿山企业,大刀阔斧开展矿山企业改革。选定甘肃建投矿业有限公司和甘肃古典建设集团两家国有企业,收购了全县34家大小矿山企业。同时积极实践矿山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探索砂石骨料行业发展的甘肃模式。

“今年5月底,甘肃建投已动工建设总投资9.17亿元的集矿山开采、矿石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该项目位于永靖县徐顶乡中林村王家圈社,项目矿区范围占地1265亩,矿石储量1.07亿方;项目建成后,可全部实现地下封闭开采,年产碎石1000万吨,机制砂1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率95%以上。”王愉深告诉记者。

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甘肃建投矿业有限公司和甘肃古典建设集团作为两家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探索完善矿山企业和当地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通过国有建设用地作价出资或建档立卡贫困村现金入股到整合企业的方式,将甘肃建投304亩工业建设用地,按每亩12.17万元共计3700万元,量化到74个非贫困村,每个村所得的50万元再注入甘肃建投公司。同时,该县财政整合扶贫资金3350万元,对6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个村注资50万元入股到甘肃古典集团。两家企业每年向每个村集体支付5万元的固定收益,全县受益农户达39921户16万人,一次性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和无钱办事的问题。

除此之外,甘肃建投对企业所在地的学生给予补助,毕业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本公司就业。并鼓励当地村民发展“一户一车”,做砂石料运输,吸纳当地劳动力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帮助培育发展养殖、种植等地方特色产业,由企业优先采购销售,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企地、村矿关系。

大力支持企业所在乡美丽乡村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对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甘肃古典集团也正在按此模式有序推进。

“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矿山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王愉深对记者说。

以前,一说起矿山,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矿工那一张张沾满了粉尘的面孔以及光秃秃的矿坑。而如今构建绿色矿山,在绿色发展中推动脱贫攻坚,已经成为永靖县矿山企业发展的一种全新实践。

“欢迎你们再来采访,到时呈现给你们的将是一座生机勃勃的绿色矿山,我们很期待它的建成。”王愉深信心满满地向记者发出邀请。

新闻推荐

恐龙: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

马门溪龙复原图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甘肃博物馆藏)甘肃盐锅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一号点(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兰州龙复原图本报特约...

永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