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变“金蛋”的故事

民族日报 2018-02-27 11:40 大字

在永靖县西部山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土豆村”——杨塔乡徐湾村,这里成片成片种植的马铃薯,让群众乐开了花……

说起如今的变化,徐湾村群众总是笑不拢口地夸赞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

由于地处干旱山区,徐湾村一度贫穷落后,半数以上群众都是贫困户。但自从该村把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作为主导产业后,立足市场经济,不断挖掘潜力,把传统的农户单打独斗式发展转变为合作社牵头集约化发展马铃薯产业,土豆让这个贫困的小山村改变了昔日的模样。

徐湾村共有9个自然村205户656人,全村耕地面积3157.5亩。全部是山旱地,农作物主要以马铃薯和玉米为主,遇上干旱年景,光靠种田解决温饱都成问题,迫使不少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村里都是些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建档立卡初,全村共有贫困户91户35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53.96%。

“以前都是自家种上几亩地,广种薄收,祖祖辈辈种庄稼,从没有人想着去改变一下,政府就是给了扶贫贷款,我们也想不出好办法改变现状。”回忆过去,村里的老人们都这样说。

立足资源求发展

机会不会找上门来,只有人去找机会。徐湾村今天的变化还得从10年前的一个决定说起。

杨塔乡平均海拔2300米,昼夜温差大、土地广阔、土壤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刘白、永积公路横贯全乡,交通便利,发展马铃薯产业条件优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里的老百姓都有种植马铃薯的经验和技术,但以前马铃薯种植都是粗放种植、管理松散、种源单一、品质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思路就是出路”。基于这一认识,永靖县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负责人董积珍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带领全村群众,以合作社建设为载体,以市场化经营马铃薯为突破口,积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建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中,逐步实现马铃薯良种扩繁的集约化管理。

龙头带动建基地

依托扶贫资金倾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力契机,董积珍积极发动群众组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明确财务管理制度,聘用专业会计、出纳人员,独立经济核算。特别是《章程》对社员大会的职权以及对社员的入社、退社、除名、出资方式、出资额、社员的权利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合作社针对本地马铃薯品种老化、种源单一、种植模式粗放、科技含量低等实际问题,到河西、定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组织调运适宜于当地种植的陇薯3号脱毒马铃薯原种12万斤,带领广大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陇薯3号良种繁育技术,通过搭建网棚育原种、联合农户扩规模、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把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规模逐年做大,规模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2016年,徐湾村种植脱毒马铃薯原种300亩、一级种1000亩、二级种1500亩,年底向市场供应籽种5600多吨,户均实现收入4万多元。

扶贫助力促发展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将马铃薯做成富民产业,远没有当初想的那么简单。规模做起来了,怎么贮存,如何运输,老百姓生产前期投入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些都成了新的难题。扶贫的春风吹过这片贫瘠的小山沟,县乡将***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将各类资金集中投入到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群众彻底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务服务等方面的难题,快速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在董积珍的积极争取下,徐湾村先后新建了千吨级马铃薯贮藏窖2座,建成交易市场1处15亩,有效解决了马铃薯储藏难的问题。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硬化了徐湾、上庄、下庄、后湾、珂妥、山庄6个社巷道路27公里,徐湾社至魏庄社道路4.5公里,彻底解决了马铃薯运输难的问题。通过政府投资、农户入股、企业注资和社会捐赠相结合的方式,在徐湾村率先组建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筹集发展资金80余万元,按照低于商业银行利率的标准,为农户提供产业发展借款;为23户***户申报发放专项贴息贷款115万元,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如今,徐湾村脱毒马铃薯良种生产、贮藏、销售链条日益完备,已成为辐射带动全乡发展陇薯3号种薯扩繁的“领头雁”。

新闻推荐

临夏州“春节经济”面面观

“年货准备好了吗?”“亲朋好友团拜去哪里?”“春节准备去哪里玩?”……正是当下朋友见面流行的寒暄之语。俗话说,过了腊月八就是年。随着春节临近,临夏州各县市年味越来越浓,处处洋溢着节日氛围。消费...

永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