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长桥卧波

民族日报 2020-05-05 11:46 大字

此景观位于今临夏市城东5公里处的折桥湾。“长桥卧波”出自杜牧的《阿旁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此处为历史上河州经东乡通往金城兰州的官道要津,大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过。为便于联通大夏河两岸,明代在大夏河上修建有木桥。清道光年间,州吏目吴监造修建了由两个石柱作为主桥墩的新桥,桥长约30多米,宽约2.5-3米,上面铺设木板,可供大车通行。除了对桥体的加固外,还对桥身和栏杆进行了美化处理,刷上油漆,绘以彩色,使其既美观又可耐风吹日晒、雨雪浸蚀。该桥造型新颖、美观,遥望宛若长虹,在两岸杨柳和桥下大夏河碧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遂成当时河州一道景观。咸丰十年,经制罗启旺倡议捐助进行了重修,同治后吏目赵谦、李盖重修,光绪二十七年知州赵鋐重修。清末毁于战火,解放后在该景观处修建有钢筋水泥结构的大桥。

民国临夏诗人张质生对这一景观进行了追忆和描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一景观失去的痛惜心情:

君不见西蜀长桥万里行,高车驷马题长卿。

又不见黄河铁桥车接轸,浮梁改造始升允。

吾河折桥亦若是,大小由之同此理。架木为阁险阻通,乘风破浪过漓水。世人底事好传讹,漓水误谓大夏河。南去东来道阻长,一入洮水一入黄。此讹自经吾友辨,姑置勿论逐石转。行行且作折桥游,长虹炫彩水清浅。漓水终古浪淘沙,惯送往来桥上车。一朝九度遭兵燹,至今浮水剩枯查。忆昔国家全盛时,飞梁架栋极参差。辉煌金碧斗工巧,桥压波心水不知。丁卯筑桥桥未成,戊辰焚桥桥忽倾。近修略彴横栈道,使我见之心怦怦。桥底浪花相突冲,桥头岂容意疏慵。欲作短歌吊兴废,转恐惊起睡中龙。

新闻推荐

清理单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公告

为保障开户单位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存款人账户及资金安全,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3】第5号)...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