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临夏州文旅产业发展思考

民族日报 2020-03-06 09:39 大字

旅游产业是临夏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首位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临夏州文旅产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无限。笔者有幸于2019年8月随“中国旅游大讲堂”走进临夏,在初步考察、了解的基础上,就临夏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建议继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发展全域旅游,推动龙头景区升级,加强旅游扶贫巩固、乡村振兴深化和黄金线路推广,促进临夏州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以八坊十三巷、炳灵寺石窟、黄河三峡等为代表的龙头景区,可由州政府引导开发运营,集聚政策、资金、人才、平台等各类资源,引入实力雄厚的外部专业合作伙伴,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形成拉动全州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超强动能。

临夏州下辖1市、5县、2个自治县,每个县市选择1至2个精品文旅项目,由县市级政府引导开发运营,与州级龙头项目形成呼应和联动。有资源、有条件的重点乡镇,深挖自身特色,结合外部环境,制定科学、创新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全域旅游发展亮点。州级龙头、市县精品、乡镇亮点,互联互通,龙头释放全域动能,精品产生片区带动,亮点促进旅游扶贫富民,而“发展廊道”是串联、整合、盘活全域的重要通道,也是推动临夏州这样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的区域综合发展的最佳选择。根据龙头和精品项目分布,依托旅游交通和生态廊道,尤其是干线交通,构建若干条文化和旅游黄金发展廊道,明确廊道上的龙头项目、精品项目、亮点项目,构建和完善廊道上的旅游咨询、旅游服务驿站、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旅游信息化、旅游应急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黄金旅游线路,逐步将临夏州构建成为全域一盘活棋的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强化和扩大旅游扶贫成果,创新扶贫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业为主要动能产业的乡村振兴。总结临夏州旅游扶贫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广适宜本地应用的先进做法,探索、形成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扶贫、景区带动扶贫、文旅资源开发扶贫、旅游商品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网红经济”扶贫、“三变改革”促进旅游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进一步巩固、强化扶贫成果,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化和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是从单一的增强农业发展能力,走向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能够同时拉动乡村生态、乡村文明、生产贸易、人才体系的快速构建与提升,形成“党建+扶贫+旅游”的先进组织形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构建由村民、投资者、创业者、外来度假生活者、新乡贤等共同构成的“乡村美好生活共同体”。以该共同体为乡村振兴的责任和情感主体,构建乡村资源、人才的协作平台,激活内外动力系统,培育乡村小微双创的孵化和扶持系统,构建乡村美好生活的有机生态系统。

坚持文化和旅游业的“生态式发展”理念,以生态为优势发展旅游,通过旅游反哺生态可持续。坚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系统资源观,将山、水、林、田、湖、草、人视为有机的整体,严格控制开发边界,深度保护生态。在项目上,坚持“少即是多”,秉承精准开发的理念,科学、严格论证项目的生态可行性和市场必要性,严禁开发性破坏,避免开发性浪费。在项目建设上,实施“轻建设、低干扰”,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生态施工,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尽量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建设干扰。在公共服务上,围绕临夏州构建的黄金旅游廊道,针对游客的消费和体验需求,进行服务提升和完善,“跟着游客做服务”,避免设施和人员闲置。同时,倡导循环利用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和主客共建的生态环境观,让临夏州的主人和客人共同守护临夏州的大好河山。

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业与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研学旅行、户外运动、节会赛事、红色旅游等专项旅游,形成新业态引爆的互动体验场景。充分重视基于本土、符合游客期待的临夏州文化和旅游品牌打造,塑造深入人心的文旅IP,形成营销生产力,促进临夏州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旅游大讲堂”特聘讲师、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夏云山)

新闻推荐

临夏州1集体1个人获全国妇联表彰

本报讯(记者王伟如)2019年,州公安局刑警支队、州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妙菊分别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先进集体...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