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饱含特殊关怀的老照片

民族日报 2019-12-27 14:11 大字

在临夏市,有一位82岁高龄的回族老人王玉山,59年前,他曾作为临夏的代表,随甘肃省各民族参观团赴北京等地参观学习。他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当时的合影照片,这成为他一生的骄傲和牵挂。“1960年,我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去全国很多地方参观,这就是当时的合影。”手捧着这张老照片,老人眼角湿润了。

当年,王玉山23岁,这份荣耀成了他一辈子最大的骄傲。“那年7月,我们参观期间还和朱德总司令一起看了一场戏。”近日,记者采访了王玉山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故事时,老人滔滔不绝。

喜出望外去北京

尽管岁月的车轮已经碾过半个多世纪,王玉山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参观期间的事。

1958年,王玉山从临夏中学毕业后,到临夏市西关大队担任会计,由于工作出色,第二年便被委任组建临夏市理发商店。当时,为了把所有单独营业的理发店整合起来,他一家一家走访,一家一家做思想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组建起临夏市理发商店,并成立了5个理发门市部。王玉山说:“当年,理发只要2毛钱,5个理发门市部共有职工60多人,一年的收入达10余万元,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选我去北京参观,还有可能见到国家领导人?”1960年6月的一天,当八坊公社社长买少清告知他作为代表进京参观时,年轻的王玉山半天没回过神来。回忆起那一幕,他依然感慨颇深:“就是因为我踏实肯干,工作认真才获此殊荣。”

当年,省民委组织全省各行各业的少数民族代表近70人,组成各民族参观团赴京参观,王玉山成为临夏的一位“幸运儿”。

6月28日,王玉山一大早从临夏出发去兰州报到;30日,甘肃省各民族参观团成员乘上去北京的火车。对王玉山来说,这次赴京实现了他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出远门,在此之前,他最远去过兰州;第一次坐火车,尽管听说过火车,但坐在里面的感觉截然不同;第一次坐轮船,参观武汉大桥,这让他惊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看戏见到朱总司令

7月1日,参观团到达北京。利用两天时间,参观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日益强盛的祖国感到骄傲。”王玉山深情地说。

7月4日晚上,参观团到北京“怀仁堂”看戏,王玉山被安排在靠中间的位置。“当天演的戏是《秦娘美》,快开戏时朱德总司令进来了,他向大家亲切招手,与我们一起看戏。”说到此处,靠在沙发上的王玉山老人不由地挺直了身体。

之前只在报纸、广播中听过朱德总司令的名字,在照片和画像里见到过,现在离自己只有几步之遥,王玉山激动万分,手心里冒出细汗。“就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我一个小小的工人还能见到国家领导人,当时许多人见到朱总司令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王玉山回忆说。

此次参观整整一个月,参观团去了北京、吉林、湖北、辽宁、黑龙江等地。参观期间,还聆听了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作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报告。“李部长的报告让大家真切感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关怀,纷纷表示要互相团结,永远跟党走,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王玉山说。

回到临夏后,许多心急的同事和亲朋好友一进门就连珠炮似的问个不停,王玉山就一一汇报讲解,将参观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此后,王玉山的工作劲头更足了。跨世纪的黑白照片“这个就是我,当时很年轻。”采访中,王玉山老人指着那张黑白旧照片中的自己说。参观结束后,参观团合了一张影,他站在第三排左边。记者看到,照片中年轻的王玉山神采飞扬,照片上方有一行标注;“甘肃省各民族参观团全体合影,1960年8月3日”。

这张黑白照片饱含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和培养,也是对王玉山工作最好的肯定。王玉山说,现在照片里的很多人都已去世,有的人他已记不起名字,但他依旧会经常拿出来看看。对王玉山而言,这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一种信念,是对激情岁月的美好记录。

如今,耄耋之年的王玉山每天坚持看电视、读报纸,尤其关心临夏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的发展真是太快了。尤其是今年以来,机场、高铁、达板经济带、环城北路等项目建设,让临夏的发展更好更快,我真是太高兴了!”王玉山说。

新闻推荐

临夏州民族日报社关于拟申领新版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19年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的通知》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