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运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创新,展示临夏形象,增加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树立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鲜明主题。结合临夏州实际,在原有基础上做好规划,将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落实到全域全季旅游各个层面和具体细节上,根据全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分布状况,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内涵,强化旅游业中的文化要素,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特色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丰富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体验项目。着力打造布局合理、交通便捷、景观宜人,具有文化内涵的太子山生态型休闲旅游区,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旅游目的地,如各县市特色观光农业、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把临夏州古文化遗址、自然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代表性景点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举办重大节会活动为依托,将文化与旅游业充分融合,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品牌,在河州牡丹文化月等重大节会期间,推出并展演集中体现临夏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演艺节目,打造高水平的旅游演艺品牌,如“花儿”剧等。不断拓展文化与旅游融合空间,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场馆,引导文旅企业、文旅项目和特色文化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创新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营销方式。建立文化旅游形象推广体系,不断提升临夏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推广,不断创新宣传模式。加强州内外旅行社和相关旅游协会团体的营销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旅游博览会、展销会等宣传展示平台,进一步扩大对临夏州牡丹文化月、八坊十三巷以及“花儿”等著名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使游客充分感受到这些品牌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
加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管理服务。建立健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管理服务机制,将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旅游设施的建设融合在一起,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化,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着力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与旅游新空间。在主要旅游景点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服务惠民项目,做到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旅游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相结合,发挥好综合效益。努力提高人文素养,营造文明诚信文旅环境,不断提高文旅环境、文旅设施、文旅产品、文旅服务、文旅管理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把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到全州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制定适度超前、系统务实的旅游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整合力量,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以职业教育、相关产业联盟等为载体,在职业教育院校设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发展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培训管理、科研、导游、宣传、乡村旅游带头人等各类文化旅游人才,提升文化和旅游一线人员专业化水平,满足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急缺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临夏州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刚林)为进一步加强献血前宣传招募、献血中热心服务、献血后沟通交流等各项服务,带动更多群众踊跃献血,为生命...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