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护士颜国庆 基层医院成长起来的巾帼

兰州晚报 2019-08-23 05:13 大字

站在天安门广场年轻时的颜国庆身着旗袍充满自信

“男的叫‘国庆’的多,女的叫‘国庆’的少,但很荣幸,我就是一个女‘国庆’。”8月20日上午,市区某文艺演出现场热闹非凡,挤满了唱歌、跳舞、观赏和乘凉的市民。突然,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国庆,该你上台啦!”循声望去,只见一名“旗袍阿姨”笑盈盈地应答,随即低头整理好妆容。“你叫国庆?”围观的朋友们先是一愣,接着露出疑惑的神情,顿时惹得这名阿姨笑弯了腰。过了半天,她才开腔:“没错,我叫颜国庆。”颜国庆出生于1953年,是家中的长女,因为对新中国的热爱,父亲坚定地给女儿取了“国庆”这么个既接地气,又偏男性化的名字。说起自己的名字,颜国庆乐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尤其是在长成大姑娘后越想越委屈,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叫‘国庆’这个名字。但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取名‘国庆’,既表达了我的出生对于我们这个家而言是举家欢庆的喜事,更包含了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以前护士什么都要干

时间回到1973年,刚满20岁的颜国庆到临夏插队。两年后,她又被抽调到临夏甘肃光学仪器厂医院做了一名护士。

那个年代,城乡的医疗水平低下,颜国庆所在的甘光厂也不例外。“当时只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些科室,诊疗范围也是些简单的疾病,医生们就靠着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看病,哪有现在的医疗器械这么齐全。”颜国庆回忆说,“就拿我们护士的工作来说,以前管子和针头是分开的,每次给病人输完液体,要把它拆开来冲洗,再装在消毒盒里面,拿到供应室去消毒。反复消毒以后的针头容易老化,给病人输液的时候,接头那些地方容易漏。现在医院里就全部用一次性的输液器,这些问题就没有了,也干净卫生。”

由于厂医院医护人员少,但全厂职工及家属都在厂医院看病,所以护士不只是干打针、发药的活。颜国庆说,作为门诊护士的她还要承担其他的岗位职责,打扫卫生等各种活都要干,后来还要时常抽调到手术室去帮忙,也要在工作的时候抓紧学习文化知识,“我的文凭也是在那个时候拿到的。”

回想起年轻时工作学习的事,颜国庆说:“虽然那时候条件简陋,工作很忙,但毕竟年轻,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如今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上世纪80年代,颜国庆调回了兰州,在兰州邮电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内科还没有细分科室,统称‘大内科’。住院部设置几十张床位,患者每天也就十几个。那时候大部分人有小病就只吃药,吃药不管用的才来医院看病。”颜国庆感慨说,“这既源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当时人们健康意识薄弱。”

“自行车、药箱是医生出诊时的标配,有时候接到急诊,半夜骑着自行车就上门去看病。”颜国庆回忆道。那个年代,单位的职工医院就是附近大部分人看病的地方。“虽说条件还是不太好吧,但是相比以前,这已经有所进步了,毕竟人们看病不用奔波到市里来了。”

前段时间颜国庆脚受伤,去医院治疗需用钢钉打石膏固定。“以前人们总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一提到骨折,我脑子里满是‘勾锤钻凿,钳拧钉撬’,宁愿挨痛也不要挨刀。现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院都是现代化的设备,动辄开大刀接骨疗伤的时代也过去了,微创手术半小时就结束了,病房里也是窗明几净,空调、烧水器都一应俱全,我们看病心情也好,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让颜国庆更安心的是,如今,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开设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定期在小区内组织健康科普类的讲座、义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退休后穿上旗袍“走猫步”

2001年,颜国庆办理了退休,业余生活就是唱唱歌、走走模特步,带带孙女和老伴出门旅游。“在工作岗位上干了近30年,虽然平平淡淡,回忆起来也觉得挺好。”

翻开颜国庆的相册,能看到她青春的芳华,与家人、同事欢乐相聚的时刻;能看到她身着旗袍上舞台表演的精彩瞬间;能看到她一家团圆的幸福生活……

去年冬天,在女儿的陪伴下,颜国庆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首都北京。站在天安门广场,她热泪盈眶。“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也在护士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见证了祖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一眨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我也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位母亲一位祖辈,名字中蕴含的意义,我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传递给下一代。”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丹文/图

新闻推荐

临夏州两级法院扫黑除恶成效明显

本报讯(记者马健)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站位要高、打击要准、机制要畅、挖罪要深、把控要严、效...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