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临夏系列报道之二 特色产业谱新篇 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调查(上)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8-14 00:48 大字

编者按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场脱贫攻坚“清零行动”正在加速推进中。

围绕“清零行动”,干部群众合力披荆斩棘,结合每一个村的实际,寻找最有效的治理良方。随着一条条扶贫路被打通,外地车辆进入村里,村内特色产业也走向大市场,乡村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昔日优势不明显的特色产业,如今成为品牌化发展的增收产业;昔日的高山洼地,如今变成了旅游胜地,人们在这里领略自然之美、感受生态之美……

今日起,本报推出来自临夏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张鹤王云祥马琳

夏日的临夏市王坪村空气清新,山野碧绿,生机勃勃。

麦子已经收完,村民们正在晾晒。远远望去,田野里的玉米绿油油一片——显然又是一个丰收年。村里不仅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还有传统的牛羊养殖业和新兴的油牡丹种植业。

王坪村仅是临夏州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这里的村庄,已经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在山大沟深的自然环境里,赶走山村贫困并非易事。如何让贫困山村富起来?

围绕这一问题,临夏州干群团结,通过不断攻坚克难,找到了产业帮扶新路子——引富民产业进山村。由此,一个个贫困户走出困境,实现了稳步增收,正在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枹罕镇的油牡丹

从兰州驱车南行,约2小时后,便进入到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沿途可见金黄色的小麦、碧绿的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道路两旁柳树、松树林立,到处生机勃勃。

“这是黑美人!”

“不对,不对,这是中药材,名叫黑药!”

进入王坪村村道,看到田地里生长的一种绿色植物,大家竟不知其为何物。

到了村委会,王坪村第一书记马兴文为记者释疑解惑:“你们看到的是芍药苗!王坪村正在大量种植芍药,因为我们正在大力推广油牡丹,要利用两年多的芍药苗来嫁接哩。”

在王坪村,农民不但大力发展牛羊养殖等传统产业,扩大劳务输转,同时,油牡丹种植业已成为当红的大产业。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上海的企业在村里种植芍药,目前全村种植芍药500多亩,计划明年扩大到2000多亩。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一亩地每年兜底分红1200元,三年就能见效益,到时候每户每亩可增加20%的效益分红,村民的收入将会稳步提升。”马兴文说,全村共有2052户,2018年全村已经通过了脱贫验收,目前只有4户人家未脱贫。

记者了解到,王坪村的油牡丹与普通牡丹不一样,因为这种油牡丹是在芍药根上嫁接出来的,能够保持优良品种的固有特性。每年八九月份,油牡丹嫁接在这里大面积展开。

说起村里的芍药和油牡丹,枹罕镇镇长王才贤介绍说,“油牡丹全身是宝,牡丹花叶可做茶叶,牡丹籽一斤30元,牡丹油一斤80元,油牡丹的用处可广哩。”王才贤说,镇上正在号召研发以牡丹为原料的化妆品和保健品,村里的油牡丹产业链正在进一步延伸。

折桥镇的三件宝

河州大地不单单生长牡丹,在脱贫攻坚一路猛进之时,这里已形成了“一村一品”向“一村多品”转变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记者在临夏市折桥镇各地采访发现,这个较为典型的古镇,农业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断探索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品位和价值。”折桥镇副镇长张志强说,探索产业开发的过程尽管曲折艰难,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农民目前已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折桥村村委会办公室里,张志强掐着指头说,折桥镇在产业开发中已经有了“三件宝贝”——农家乐、囷锅馍、八宝盖碗茶。

折桥村是全镇变化最大的村庄。全村以东乡族为主,三年前,全村685户人家中有205户为贫困户,脱贫攻坚快步推进之后,目前只有9户贫困户。

“为了带动全村百姓脱贫致富,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开始搞牛羊养殖,但都不大乐观。后来,我们在全村探索搞农家乐,一直都很红火。”折桥村村书记马福荣说,折桥村离临夏市只有5公里,有三条公路通到村里,搞农家乐具备了地缘条件。所以,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村民的支持。

(转6版)

新闻推荐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临夏州交办第30批环境信访案件

8月1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临夏州交办环境信访案件1件,涉及临夏市大气污染、环境卫生等问题。截至目前,中央第五...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