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军的“一带一路”情缘

民族日报 2019-07-23 09:33 大字

和政县罗家集镇九山村的马伟军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庄稼人。“虽然家里很困难,但父亲很重视我和弟弟的学业,‘好好学习,以后走出山村,去外面看一看,闯一闯’,这是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马伟军说道。

2010年,初中毕业的马伟军考上了临夏民族学校。当时,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力,还要供两个学生上学,生活很困难。马伟军说,他的学费还是父母亲东拼西凑出来的。

当时,由于阿拉伯语翻译在南方沿海城市就业前景好,于是,临夏掀起了一股学习经贸阿拉伯语的热潮,马伟军选择了民族学校的经贸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他又考入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大学,开始了在异国的学习之旅。

“当时家里条件不允许,实在没办法,是父亲贷了2万元的款送我出国的。”马伟军说道。

当飞机降落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时,他后悔了,顿时失落感十足。“一个国际机场,各种设施连咱们兰州的中川机场都不如!”但是后来,巴基斯坦群众的那种热情和友善,又让他感到很温暖。“记得有一次,我上街去买菜,途经一个卖鸡肉的摊位时买了七八十卢比的鸡爪,可老板一听我是中国人,死活不肯收钱,最后,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才勉强收了。”马伟军说道,他从网上看过很多关于“巴铁”的事情,但当自己亲身遇到时,真的很感动。

刚到巴基斯坦时,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交流的难题。为此,他开始疯狂地学习英语和乌尔都语,在此过程中,当地学生对他提供了很多帮助。“巴基斯坦学生对中国文化很认同,我向他们请教学习英语的同时,自己也当起了他们的汉语‘老师’,与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马伟军说道。

2018年元月,马伟军修完了全部课程,顺利从伊斯兰堡大学毕业了。

也许是注定的缘分,正在他找工作时,网上一份中国葛洲坝集团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让他眼前一亮。他投了简历,并顺利通过了面试。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马伟军成为该集团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他进入公司时,公司正在进行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建设的卡洛特水电站的爆破业务。马伟军告诉记者:“在巴基斯坦的水电站项目中,卡洛特水电站占据了多个第一。它不仅仅是‘一带一路’首个大型水电投资建设项目,也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更是丝路基金成立后首个水电投资项目,是迄今为止三峡集团在海外投资在建的最大绿地水电项目。”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认同持续提升。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是巴基斯坦首个完全使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建设的水电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6.5亿美元,采用BOOT方式投资建设。这表明,中国标准在巴基斯坦已落地生根。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近年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中方帮助巴方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力和效率,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据马伟军介绍,巴基斯坦是一个电力严重短缺的国家,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巴基斯坦新能源紧缺问题,有效缓解全国电力短缺,提升当地人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当地社区发展动能,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项目建设方通过职业技术培训,为巴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目前,在卡洛特项目建设团队中,一半以上的员工是当地人,在项目施工高峰时段,为当地提供了近2300个就业岗位。

同时,卡洛特水电项目包括了总投资超过600万美元的社会责任实施项目,包括改善当地教育和医疗设施条件,维修公共供水系统和道路,修建公共图书馆和休息室等。“通过切实改善工程影响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让受工程影响的居民享受到更多由工程建设带来的直接效益。”马伟军说道。

马伟军教当地工人学习汉语

新闻推荐

全国“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走进临夏州

本报讯(记者马琼洁)近日,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