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学军的留学生活

民族日报 2019-07-17 09:39 大字

陕学军(左二)与同学座谈交流学习心得

“我身在马来西亚,但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希望以后能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留学的陕学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表示。

今年22岁的陕学军出生在临夏市。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临夏人,父亲在外经商,母亲则是贤内助,负责打理家务。他上初中时就很向往留学生的生活,在跟父亲沟通后,他们一拍即合。“没想到父亲也有让我留学的想法,只是当时还为时过早,后来我一直在加强英语练习,为出国做准备。2014年读高二的他,听说临夏回中开设了国际班,专为有留学计划的学子提供服务,于是转学到回中,之后便由回中保送到马来西亚留学。”陕学军说道。

刚到马来西亚,一位学长带领陕学军到学校报到,那也是出国后冲击他心灵的第一次,看着学长在车上用熟练的英语与司机交流时,满满的羡慕与敬佩,当时父亲调侃他说:“要是有一天你能这样将英语脱口而出,就算是成功了。”从那时起,陕学军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脱口而出说英语。

2015年,走进吉隆坡建设大学的课堂时,陕学军内心充满不安,害怕自己跟不上授课的进度。确实,一开始上课便遇到了困难,由于词汇量缺乏,陕学军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看不懂老师在写什么。“真正接触到口语交流的环境时,我从中体会到了所有人口中的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我也明白了我的缺点——口语太差,”陕学军说道,此后,他便把重点放在了练习口语中,每天不管是上课时还是课后,他都会找朋友和同学去不断的练习。

这种状况持续了三个多月。当陕学军向当地同学请教时发现,他们都挺和善,很乐于助人。“如果发现我难以理解,他们就会在讲解中放慢速度,或者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表述,一直到我理解为止。”陕学军说道,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能够不再结结巴巴、胆怯的去说英语。慢慢地,他适应了新的学校生活,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当提到马来西亚学习氛围时,陕学军告诉记者:“与国内最大的不同便是文化的多元化,一同上课的有很多国家的同学,而这样的学习环境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语言环境,接触每个国家的文化,增加了眼界和见识。”

据陕学军介绍,马来西亚教育基于英国教育,注重多种统一化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术资格和能力。马来西亚政府和教育部提倡“强化马来语,提倡英语,并掌握母语”,鼓励学生掌握两语之外,也学习自己的母语,因此同学们通常都能掌握三种基本语言。“现在,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这里的学生热衷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校园里时常能看到外国同学跟着中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境。”

陕学军在马来西亚4年了,凭借自己的努力,目前担任该校中国留学生协会主席,并被学校中国留学生处聘请,处理一些中国留学生事宜。“我学的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专业,个人很热衷于商业,平常还在校内国际市场办公室做兼职,还有一年多就毕业了,想继续读研。”陕学军说道。

河州包子、手抓羊肉、酿皮子……不管走多远,陕学军对家乡的美食总是念念不忘。“去年回了一趟家,美食吃了个遍。也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坊十三巷改造得很漂亮,大剧院、临夏奥体中心体育场等一栋栋宏伟的建筑,真有点大城市的味道。虽然暂时还不能回来,但希望家乡能继续蓬勃发展,越来越好。”陕学军说,记忆中的临夏,是他心灵的栖息地。

记者结束采访时,陕学军提醒正打算出国留学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抓紧学习英语,其次就是留学机构繁多,中介更是数不胜数,大家一定要慎重选择。”

新闻推荐

临夏公路局开展消防培训及应急演练

本报讯(记者马健通讯员马俊俊)为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知识与自救能力,近日,临夏公路局应急抢险...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