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生活过得更加“莓”好 本报记者 马丽亚 赵淑娴

民族日报 2019-05-14 09:24 大字

“陈叔,麻烦开一下水龙头!”

“朱大姐,三号草莓大棚里的草需要锄一下。”

在临夏市枹罕镇马彦庄村的康之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非常热闹,记者看到,有修剪树枝的、锄草的、浇水的、育苗的,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不知道,这个合作社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不仅流转了村里的土地,还在我们村里招人干活,既给大家土地租金又发工钱,对一般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大收入呢!以前我们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好了,经济来源有了保障,大家很高兴,干起活来都很带劲。”在康之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的马彦庄村汤家社村民陈全胜说。

临夏市康之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5月11日,现有草莓采摘育苗棚12座、生姜棚2座、树莓棚13座、葡萄棚6座、盆栽花卉棚5座、黑美人马铃薯4亩……合作社虽小,但是种植的种类繁多。

生姜可是这个合作社种植的特色产品。记者来到生姜大棚里,虽然生姜还未发芽,但是能闻到淡淡的生姜味道。

合作社负责人汤文华说:“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种植生姜,一年下来生姜产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的生姜是天然种植的,没有用硫磺熏制,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是种植生姜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正在联系相关专家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把生姜培育得更好。”

走进草莓大棚,沁人心扉的草莓香甜味扑面而来。鳞次栉比的暖棚里,草莓地一畦一畦的,每一畦约有一米宽,翠绿的草莓苗上结满了鲜红诱人的果实,红红的草莓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如一盏盏喜庆的小灯笼,有的还有黄蕊白花点缀在细枝上,迷花了人眼。

“我的主要工作是在草莓棚里拔草、搞卫生,每天能挣80元钱。我家就在附近,家里有6口人,原来家里只有我丈夫一人打工,现在我来合作社上班,每天能顾上家,还能挣钱补贴家用,真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马彦庄村豆孟家社村民朱桂芳停下手中的活,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我们大棚里的草莓有多个品种,种植时不施任何化肥,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很受市民欢迎。我们不仅有生姜和草莓,我们的树莓种植规模也是很大,十月份就是树莓成熟的季节,希望大家来我们合作社采摘绿色无公害的纯天然水果。”据汤文华介绍,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关注水果的安全与健康,而生态化的种植方式保证了草莓的安全无公害,前来采摘的市民吃着也放心。

合作社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也激活了当地村民的美好新生活,如今的康之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品种繁多,也有不少的游客前来采摘观光,发展前景一片美好。马彦庄村的会计马金才告诉记者:“创办康之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全村32亩土地,吸纳了11名劳动力,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个劳动力就能带动一个家庭的发展,现在村里的变化很大,大家的观念都转变了,都愿意去合作社干活补贴家用。”

谈到今后发展,汤文华还有大梦想:“今后,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将合作社打造成以草莓采摘为主,生姜、树莓、葡萄和其他果蔬采摘为辅的现代农业休闲采摘示范园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稳步迈上小康路。”

生姜、草莓、树莓、葡萄等组成的合作社,已经成了马彦庄村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也成为马彦庄村农民致富的新亮点,马彦庄村的群众都有信心“姜”生活过得更加“莓”好!

新闻推荐

新华书店为消防指战员送上“文化大餐”

本报讯(记者马琼洁)近日,新华书店“流动图书车”开进州消防支队,为广大消防指战员送去了“文化大餐”,有效缓解他们的战备训...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