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扶贫车间建设中的几个问题●赵林锁
扶贫车间是推进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有效抓手,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送岗上门、就近就地就业,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增收的难题,实现了务农挣钱顾家三不误,也解决了贫困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问题,实现了劳动致富、光荣脱贫,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当前,做好扶贫车间工作,是临夏州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和关键举措。
临夏州扶贫车间发展现状
目前,全州已经建成扶贫车间123家,占到全省的1/5,吸纳就业6641人,其中贫困人口3187人,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建成待认定8家、在建17家。从产业分工来看,临夏州扶贫车间从事的主要是轻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成立类型来看,既有原来吸纳了一定规模贫困人口就业的初级加工工厂,又有最近地方政府或村集体倡导新建的加工车间;从规模来看,既有较为分散、独立、小型的扶贫车间,辐射和带动区域仅为本村或邻近村庄,也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通过订单生产的、以企业为依托的连锁型扶贫车间。从扶贫车间的运行情况来看,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就近就业问题,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真正实现了务农挣钱顾家三不误,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扶贫新路子,但也存在市场风险大、品牌建设滞后、环评和消防不达标等问题,亟须我们警惕扶贫车间经营波动影响脱贫攻坚,亟待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扶贫车间平稳运营。
临夏州扶贫车间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是宣传要做好。要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解读,鼓励引导企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创办扶贫车间,组织广大贫困劳动力到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就业。对企业而言,扶贫车间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成本低的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对贫困户而言,既利用了企业在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降低了自身的生产风险,提高了收入的稳定性,由于在本地生产和生活,又降低了生活成本。同时,通过车间集体劳动这种形式,引导农民消除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志气和依靠自己的双手主动参与脱贫、积极增收致富的决心,形成贫困群众理解、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
二是项目要选好。为确保扶贫车间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必须选准选好项目,要在全州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体系空间布局中精准定位,把扶贫车间建在产业链上。充分考虑与本地的产业基础进行有效融合,依据临夏州玉米、马铃薯、草牧、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就业门槛低、增收效果好、产业发展稳定、方便群众灵活就业的标准,选择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需求稳定、能够保障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是管理要规范。扶贫车间作为一种新生的市场主体,在建设前要谨慎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做好评估和决策。在建设中要引入环保和土地规划理念,确保扶贫车间用地符合规划、扶贫车间产业符合环境保护和群众利益,特别是环保门槛必须要死守。在运营中要加强安全生产、规范管理、依法纳税等方面强化规范管理,确保依法规范经营,切实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比如让村里热情公道、认真负责的人担任管理员,确保让群众满意;确定一名党委乡镇干部作为联系人,掌握车间使用、工资发放、工人人数等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四是支持力度要加大。研究和出台关于扶持扶贫车间成长的政策,相关政策既能够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贫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如可以将部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入股到扶贫车间,用于扶贫车间基础设施建设或设备购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资金权益、扶持措施落实到户,确保投入资金收益真正归贫困户所有;扶贫车间企业每吸纳一名贫困群众就业,可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贴息贷款;对扶贫车间建设的租金、税费、用地、供电等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扶贫车间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精准性、针对性和靶向性,培训出达标的车间工人等。(作者单位:临夏州委党校)
新闻推荐
“非遗+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兰州交大驻临夏传统工艺工作站挂牌
4月23日上午,兰州交通大学临夏回族自治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挂牌,这也是甘肃省设立的第一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未来,该工作站将就...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