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见证临夏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 刘刚林

民族日报 2018-12-09 09:06 大字

34年前,马萍怀揣着做一名医生的美好梦想和对医学事业的执著追求,从州卫校妇幼医士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刚刚建成的州妇幼保健院。她满怀希望,充满信心来医院报到的那天早上,眼前的情景使她一下子惊呆了:“一进医院大门,迎面扑来一阵阵呛鼻的气味,走进楼道,没有看见排队挂号的患者,也没有看见药房前等候取药的家属,更没有看见身穿白大褂戴着听诊器的医生和穿梭于过道里的护士,房间里到处是施工剩下的各种垃圾、水泥、砖块和沙子……我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眼前的一切都不是我想象中一个新医院该有的景象,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那天的情境马萍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第一天上班,马萍失望极了。中午下班后,她跑回家,冲着自己的母亲一个劲地哭,连午饭也没有吃。当她父亲得知她的委屈时,就开导她:“丫头啊,我们不让你去大医院,是想让你将来当临夏的妇幼保健专家,大家都要去大医院工作,那这家新建的妇幼保健院靠谁来发展?我相信这所新医院一定会一天天发展起来……”听了父亲的一番劝导后,马萍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从此,一个扎着羊角辫的美丽小姑娘便扎根在州妇幼保健院,一干就是34年。她和州妇幼保健院同成长、共命运,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临夏的妇幼保健事业,同时也见证了临夏妇幼保健事业艰难的发展历程。

1984年12月,马萍被医院派往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儿科临床业务。在随后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她跟着带教老师看病人,写病历,写交班日志,写疑难病历讨论记录,紧紧抓住有限的学习时机,对每一例病人的病历特点、治疗方案、药物用量以及病情转归都详细记录下来,作为她平时工作中的参考资料,并应用于临床。一年的专业进修转眼间就结束了,她满腔热情回到单位投入到工作中,并暗暗下决心,要把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业务开展起来。为了扩展妇幼保健业务,同时也为了宣传妇幼保健院,扩大社会效益,马萍和科室的几名护士轮流走街穿巷,挨家挨户登记辖区内0-6岁的儿童数,开始了最初的计划免疫摸底和妇幼保健宣传工作。当时因为是初次开展这项工作,信息传递落后,群众对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和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意识非常薄弱,知晓率很低,这对于她这个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人来说,工作难度很大。一次次后悔、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失败……然而,这些困难和失败并没有击败这个心高气傲的姑娘,她依然每天穿梭在辖区街道的各个小巷里。就这样日复一日,耐心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目的和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戏笑过她的群众主动来医院给孩子接种疫苗,来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从医34年来,她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10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位面色苍白的小伙子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来找马萍,因为连续几天腹泻,孩子重度脱水。当她要求办理手续时,小伙子顿时面露愧色,说自己在一家工地打工,尚未领到工资,手头紧,可是孩子又病得厉害,迫不得已只好揣着这口袋里仅有的50元钱来给孩子看病。马萍听完后,立即给孩子进行了检查,并借给孩子家长300元钱。经过治疗,第二天孩子病情逐渐好转。

就这样,马萍凭着熟练的技术、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良好的医德,得到了广大患儿家长的赞誉和认可,被医院任命为儿童保健部主任。此后,她更是积极参加下乡义诊活动,为广大儿童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咨询。同时,为降低全州新生儿死亡率,她多次参加省级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掌握了一套为基层产儿科医务人员授课的技巧,并坚持每年都到各县市基层单位,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人员授课,赢得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赞誉。34年来,她曾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临夏回族自治州儿童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与应用》获得临夏州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儿童保健》《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卫生职业教育》《当代医学》《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上。

今非昔比,如今,州妇幼保健院已搬迁到占地面积8千多平方米的东城区新医院,职工人数从建院时的7人增加到186人,设有妇女和儿童群体保健科、产科和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妇女康复中心等,配备有高端的新生儿抢救治疗设备、四维彩超仪、DR透视机,还设有多个功能科室……回顾34年来临夏州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历程,马萍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有过迷茫、有过辛酸、有过欢声和笑语,但更多的还是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带来的自豪感!”

新闻推荐

走进黄南◇曹丽娟

小女儿要写论文,需要去青海黄南同仁县田野调查,我们便借机一同前往。早上八点多,我们从临夏出发,经积石山大河家赶往青海黄南...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