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里的“香”日子本报记者 马瑞鹏

民族日报 2018-11-17 08:48 大字

图为扶贫车间的工人们正在制香。

11月1日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早起上学的孩子们惊起阵阵犬吠。和往常一样,45岁的临夏市枹罕镇拜家村的李彩莲轻轻地锁上院门,顺着一条小路,准时来到邻村江牌村新平制香厂的扶贫车间,她一边和先到的熟人打着招呼,一边熟练地打开制香机,一根根香条在她的操作下翻转而出,想到这个月可以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时,李彩莲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丝甜甜的笑容。

“我可不喜欢贫困户这个名头!”问起李彩莲作为一名贫困户的感受如何时,她却这样告诉记者,“贫困户是好,政府给的优惠政策、照顾都比其他家好,可我就是不喜欢这个名头!如果能顺顺利利地在厂里干个一年半载,肯定能甩掉这个帽子!”

“制作一根香给我1厘7,我一天能做9万根香,一个月全勤能领到3000多的工资”,李彩莲说完还乐呵呵地跟老板王新平“诉苦”——“记者采访的这段时间你得给我加钱啊!”

“加加加!”王新平也笑着回应道,“她是我们隔壁村的待业妇女,自打我办起这个扶贫车间她们这批人就来了。我看她们闲着没事做,就全叫到我这儿来干活。这一个个勤快得很!厕所在那边西南角,离车间也远,她们都是跑着去上,你说这不就是奔日子的脚步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17年9月,临夏市与厦门市思明区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以来,在组织领导、资金扶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携手奔小康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18年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累计1598.23万元,用于支持临夏市各项事业发展。10月底,新平制香厂成为临夏市与厦门市思明区结成对口帮扶扶贫车间。话还没落地,王新平又接到厦门市思明区扶贫办主任的电话,“徐主任,谢谢你们的帮扶,你们的资金到位后我就能扩大一下车间啦!”王新平打着电话刚出屋子,厂里的后勤主任王来全又走进了厂长办公室,“嘿!王老板不在,我也来坐一会老板的大椅子!”王来全是江牌村人,跟王新平是同村一起长大的好友,“记者同志,你别见怪啊,王老板脾气好,我们不把他当外人,我们都信任和感激他呢!”大大咧咧的王来全告诉记者,他过来是要把整个厂房重新粉刷,厂房里面光线偏暗,视线不好,怕有些上岁数的工友操作机器时伤到自己。

快到正午时,本就不大的晾晒区已经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刚刚制好的香,到处弥漫着新香出炉的浓浓香味。“现在厂子里有36个贫困户,解决了周边村子里近百人就业。香的销路也不错,西藏、四川都有市场,需求量也很大。这香厂能做到甘肃最大,也是多亏了这些父老乡亲。州上已经给我的扶贫车间很多优惠政策了,现在就等厦门的资金到位,便立马扩大生产,再上几条生产线,让更多的乡亲能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这样我也就更开心了!”

日头正红,李彩莲也停下手头的工作,和工友们聚在太阳下吃着自家带来的午饭,“时间就是金钱,我们是计件工,冬天日子短,要想多挣钱,就要抓紧每一分钟时间。扶贫车间确实好,但无论如何还要靠自己!”

“记者同志,你也吃上些我们自家的饭吧?拌上这香气,味道更香呢!”

看来,在这不大的扶贫车间里,日子比香更“香”。

新闻推荐

临夏市“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本报讯(记者马琼洁马琳)为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增强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丰富农闲时间农村各族...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