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河州手工铜艺传承中发展壮大之路

民族日报 2018-10-01 09:24 大字

临夏地处西北河湟地区的核心地带,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区。多种文化传播影响,使临夏文化不仅底蕴深厚,而且丰富多彩。勤劳聪慧的临夏人崇尚文雅古朴,日常使用的器物格外讲究,材质以银、铜、玉器等为豪。地域文化习俗使人们对古朴的铜器钟爱有加,收藏使用者众多,传统铜雕工艺产业化发展前景光明且任重道远。

临夏传统铜雕传承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目前只有苟学贤从外祖父、舅舅手中传承了敲铜技艺,2016年10月注册了“苟记”商标,同年11月列为临夏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苟记”铜艺家族传承,一家人生活的地方也是生产工作的地方,加之纯手工制作,难度高,初学者不易上手,严重制约了传承发展,传承人甚至出现断代现象。临夏传统手工铜艺必须走好在传承中发展壮大之路。

转变传承发展观念。将传统手工艺与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将高端人才引入其队伍,使铜艺制作不仅仅局限于器具和宗教用品,扩大到艺术品的范畴,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样,濒临失传的技艺也会后继有人,发展空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

创建展示生产平台。积极整合民族特色工艺资源,提供展示生产大平台——创建临夏“苟记”铜艺园。临夏传统特色工艺种类繁多,可以创建传统文化产业园,将各种传统技艺如铜艺、砖雕、木雕、石雕、泥塑等进行整合集聚,各技艺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行业融合和创新发展。这样的大平台也能更好地发挥手艺传承人大师的作用,将精湛的技艺充分展示在大众面前,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和体验传统工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催生发展致富内生动力。同时整合产业资源,将分散的民族特色工艺统一在大平台之下,集生产、培训、体验、学习、交流、研发、贸易等为一体,这样的平台,是对民族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世人了解临夏特色文化的切入点,还是河州民族特色工艺走出临夏、走遍全国的起点,是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有效途径。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传承,扩大生产;探索现代化公司运作和传统手工技艺的有机融合发展;建立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基金,发挥激励创新作用,保障从业者物质生活。

(作者:何文娟临夏州委党校教师;苟学贤临夏手工铜艺传承大师)

新闻推荐

我们的节日·中秋

在中秋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抒写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图①:临夏市公安局110指挥中...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