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小泥塑大国粹——浅谈河州泥塑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日报 2018-10-01 09:24 大字

泥塑是中国民间古老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河州泥塑可上溯至西秦炳灵寺修建,极具地方风格。现在河州泥塑已发展成为观赏把玩的艺术品,题材有农耕、贤孝、花儿、社火、夯歌等,2011年被列入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塑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铜雕、石雕和现代合成材料雕塑的大批涌现对泥塑市场有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严重阻碍传统技艺的发展,使得泥塑传统工艺难以为继,需得注重生产式保护、教学式传承、产业化发展。

注重生产式保护。首先要强化政府主导。宏观层面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思想引导,并在资金、税收、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法律支持;打造泥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包括民俗民情展示区(农业、手工业、家庭礼教、院落布局、民间文艺、民间传说,技术革新等展厅组成)、培训交流区(举办制作泥塑艺术技能培训、文化交流论坛、全国大中院校学生实践学习、影视场景及影视演播等院堂组成)、制作区(泥塑艺术制作原材料、制作工艺、烧制、自制等场馆组成)等,集地方文明史、现代发展史为一体。其次,要发动社会参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体验泥塑艺术,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改进工艺,创作精品,提高泥塑“身价”及附加值;文化和美术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临夏泥塑艺术的文化内涵、题材特征、艺术风格等,从文化学理的高度界定临夏泥塑艺术,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再次,要着力市场运作。积极探索河州泥塑艺术传承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挖掘泥塑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走“市场经济-旅游市场-民间艺术保护开发”之路,使留传数百年的河州泥塑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劲旅。

注重教学式传承。政府应不定期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激励传承人多收徒传艺,吸纳年轻人学艺,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扬。开展泥塑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创造性地进行泥塑教育教学,形成“五步三段”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教学新模式。在临夏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非遗名师工作室,承担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学校的传承任务,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与学校教师联合教授,改变传统的作坊式师徒传承,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进一步做好传承人的培养工作。

注重产业化发展。临夏泥塑艺术包括神像塑造和文化艺术创作、旅游产品开发等三部分,以捏塑大师常天平为代表,产业化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创建泥塑艺术馆,设立大师工作室,集展示、传承、体验、研发创作于一体;泥塑大师会同专业人士设计创作一批集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旅游产品,进行公司化运作、批量化生产,投放旅游景点酒店等,开拓市场,促进产业化发展;积聚行业大师资源,实现人力资源整合发展,如在全国巡回展演等;各大景区设立泥塑体验馆,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吸纳贫困户、大学生就业,创造社会价值。

(作者:马金莲临夏州委党校教师;常天平临夏泥塑艺术大师)

新闻推荐

李元平参观临夏国际美食民族用品博览会展馆时强调充分展示特色优势品牌 积极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记者马龙)9月21日,在临夏州调研检查工作的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在河州商务会展中心举办...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