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州广大医务工作者

民族日报 2020-02-29 09:37 大字

“生命本身就有许多的无奈,但感谢你们,你们是黎明的一道曙光。”疫情趋稳,阳光和煦,已正常返工的临夏市市民马菲燕享受着这期盼已久的春天气息……在经历近半个月的自我隔离以后,她用细腻的文字在朋友圈里,向未曾谋面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意。

把这迷雾趋散的时光往前拨动一个月,恐怕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新年的大门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击响: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春节,千家万户关门闭户,城市街道冷清寂寥,新冠肺炎的阴霾挡住了归家的路途、团聚的脚步……

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没等人们回过神,一个又一个“白衣战士”站了出来,“赶紧赶紧、坚持再坚持……”这是他们内心的独白。

疫情袭来,州委州政府迅速决策部署,全州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响应,“我随时可以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若有战,先用我!”“我愿意,因为我是白衣使者!”“患者朋友们不要怕,有我们在!”“湖北的同仁们,我们来了!”一封封请战书从全州各级医疗系统纷飞而来。他们也会受到病毒威胁,会感到担心,同样也有家人的担心和眷恋,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当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变成患者时也会恐惧、脆弱,只因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又重拾希望与信心,依然在抗“疫”一线。

“我们相信,黄鹤楼前风烟净,自是春暖雁归时。愿你们平安归来!”

“一起吃顿饭再走吧?”王兰芳眼里噙着眼泪,情绪有些低落,一脸的不舍。“那就简单点,快点吧。”在得到允许后,王兰芳系上围裙,开心地跑进厨房。不一会,桌上就摆上了热腾腾的饭菜。2月4日,即将出发支援湖北疫情工作的州中医医院感染科护士赵珍秀和舍友王兰芳吃了一顿特殊的饯行饭。其实,王兰芳心里有话,没敢说出来,任凭眼泪吧嗒吧嗒直掉……

2月8日,赵珍秀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离家千里、住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区度过了今年的元宵节。“有人问我,你紧张吗?害怕吗?我想说‘那是当然’,事实上我根本没有时间去紧张和害怕。”

“我很想家,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快点回家……”29岁的唐润润是州中医医院内一科的护理人员,参加工作已经8年了,当她听到临夏州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向医院党委递上了请战书,坚决要求前往武汉一线抗击疫情。为了表达参战的决心,也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我们来的时候,武汉是安安静静的,希望我们离开时这里变得热热闹闹,我们也开开心心回家后能毫无顾忌地跟朋友吃顿火锅!”“当初听到她要去支援武汉,虽然我心里非常担心,但是我懂得国家有难之际,女儿选择去一线,我是全力支持她的,只盼望她平安归来。”唐润润的母亲现在每天做的事,就是等女儿报平安的电话。然而,唐润润几乎没有时间打电话,一到武汉便投入工作,整日忙碌,时间过得飞快,刚睡着一眨眼天就亮了……

“爸爸,你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家?”“你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别担心家里,我们都很好。”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支援救治的州人民医院医生王建新说,最开心的就是跟家人、朋友视频聊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在宿舍查阅新冠肺炎的相关资料,难得有时间休息。”因为进入隔离病区后处于持续性工作状态,只能少吃点、少喝点。“王建新知道医疗物资紧缺,提前做了准备。”可出发匆忙,我忘带了准备好的尿不湿,本想到了武汉后再买,可是在宿舍和医院附近都没买到……”

2月9日,对于永靖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她儿子10岁的生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连续工作8小时的轮班一结束,李金立刻赶回宿舍,通过视频电话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送上了生日祝福:

“斌斌,生日快乐!今年妈妈不能陪你过生

日了,妈妈爱你。”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很想你。”

“你在家要乖,妈妈很快就会回来,妈妈也很想你。”

……

“妈妈,你去支援武汉了,我爱你,妈妈加油!”小家虽然是避风的港湾,但在大“家”有难时,李金舍了小家,冲锋在前。

“河州大地上二百四十万平凡的你我他,是浩浩江流奔走不息的日月星辰。披星戴月的你们,就是我们心底最美的光!”

1月24日凌晨,临夏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马某霞被收治在临夏县人民医院。

“刚看到患者时,她是疑似病患。确诊以后,我也没害怕,从事护理工作3年了,我有着很好的防范意识和心理预期。对于医者来说,最恐惧的应该是怕自己无法治愈这些患者。”临夏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谢东红说。

“说实话,没有担忧是假的,但作为护士,应该过滤这些恐惧感,因为我们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该院感染科护士冯万菊说。

1月26日凌晨,临夏州第二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马某玉被收治在临夏县人民医院。

要与时间赛跑!州人民医院在5天时间内完成了甘光医院上下水、电力、通讯和信息系统的改造与重建工作,并配置了急用物资,900多人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一线服务。

1月28日,两位患者转到州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甘光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从患者送来的那天起,全体医护人员与他们一同被“隔离”,在这场战“役”中,他们成为战友,一同与病毒斗争到底。

2月5日,与病毒抗争了200个小时后,临夏州首例新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则消息的背后,是13名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身穿防护服,夜以继日的付出……他们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面对疫情,他们却用生命挽救生命。13名医护人员中,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8岁。他们中有的是孩子刚学会走路,夫妻双方都奔赴疫情一线;有的孩子刚上小学,就交给老人照顾;有的家中亲人有病无人照料;有的家中年迈老人无人照看……工作时穿成人纸尿裤,休息时服安眠药入睡,这些场景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如今却真真切切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导致医护人员作息时间紊乱,大部分人都用药物助眠。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背后有国家、有全社会、有亲人的支持,这些力量支撑我们勇往直前,我们坚信一定能战胜疫情!”救治组医生王旭荣语气坚定地说。

今年43岁的马学良是救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感染科医生,目前他在隔离中心接受医学观察。自1月23日上夜班开始,马学良没有回过家,他的母亲对他说安心给病人治病,家里人她会照顾好。当马学良向记者表达他跟家里人的这段对话时,他几度哽咽。“我没想到家人这么支持我的工作,还以为母亲会阻止我,但没想到……”

同马学良一起坚守的还有他的同事陕学梅,自1月19日开始,陕学梅一直上班。当该院转入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时,她连续几天加班至凌晨。

陕学梅说,起初看到确诊患者时很紧张,但是救治病人是医生的天职,不能退缩,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战场。“有两位还在哺乳期的年轻护士,当她们得知此次疫情严重,需要到岗工作时,立即给孩子断奶上岗,没有一句怨言。”陕学梅告诉记者这件事时忍不住流泪了。

“我多么希望这次疫情快点过去,把我的爸爸还给我……”当医生罗小明读到9岁儿子写的作文时,他的眼圈红了……

自疫情发生后,罗小明主动请缨,成为州人民医院抽调的第一批疫情治疗人员,一直坚守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虽说离家不远,但要等到第一阶段的工作结束、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后,才能与家人见面。想念家人时,罗小明只好拿着手机一遍又一遍读儿子的作文,几乎要背下来了。

罗小明也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那天,爸爸没有回答完你超多的为什么就转身走了,希望你不要生气,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爸爸去做,有很多人需要爸爸的帮助,这个道理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其实,爸爸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伟大,爸爸也害怕,但爸爸是一位医生,治病救人是爸爸的职责所在,爸爸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希望爸爸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榜样……”

“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多让人热泪盈眶!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无穷的力量都在逆行中!”

在今年春节放假前夕,州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丁贵因为加班加点工作,导致消化道出血住进了医院。然而,1月26日他接到单位的疫情电话,马上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火速赶往单位。一回到工作岗位,等待他的就是一块“硬骨头”——“开展现场调查,了解疾病特征与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实验室监测和专业技术培训。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严格规范、技术指导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线人员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组长,需要深入医学隔离观察点做技术指导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他在接受体温测量时被拦在了门外。原来,他因消化道出血,一直处于低烧状态。丁贵自己不能进去,就不断地嘱咐其他同事注意的事项。

消化系统出血不是小病,同事都很担心。一向低调又不善言谈的丁贵却显得格外镇定:“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没有那么矫情,等疫情过去,再回医院治疗。”朴实的话,一如他平时的为人。

州疾控中心担负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而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因此,每一位疑似患者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没有发现异常。”2月2日凌晨1时30分,检验3组的马小红走出实验室通报送检的62份样本结果后,所有人紧绷着的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随后,马小红她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这算是比较早的,很多时候,检测样本都要熬通宵。虽然压力很大,但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如果这时漏过一例,就可能增加传播风险。所以,中心给所有人员的要求是‘不放过一例可疑样品,不放过一丝怀疑’。”作为检验组总值班的苏广宏说。

3层连身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高压力,连轴转……从1月22日开始至今,每一天,每一夜,这里都是如此。临夏疾控人每天24小时,满负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他们也是别人的爱人、儿女、父母……但在这里,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她们就是保护全州人民健康的天使。

从和政县人民医院退休的王汉文,今年66岁,也是和政普济医院的外聘专家。目前医院门诊量日渐增多,一遇到手术,忙到夜里很晚是常有的事,王汉文从大年三十至今坚守岗位。“现在医院里的一部分医护人员调到一线冲锋陷阵,我们老医生更应该顶岗补充到救治队伍中,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尽快战胜疫情。”记者见到王汉文医生时,他刚为病人做完手术,。

在广河县人民医院,刚通过招聘考试不久的董玫琳和同事正在对进入医院的人员测量体温。天气寒冷,她冷得瑟瑟发抖,医用护目镜上一层雾气也罩不住她那双充满灵气的眼睛。原本在家等上班通知的她,1月29日接到医院的电话,征求她是否愿意作为志愿者提前到岗。“我愿意!”董枚琳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现在疫情严重,能加入到这场抗战疫情的战斗中,为广河群众出一份力,我很高兴,就当是提前上岗吧。虽然辛苦,但我们不会退缩!”

在临夏市,一对身穿“警察蓝”“天使白”的夫妻,义无反顾地冲锋在防疫第一线,并肩作战、默默守护,平安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妻子何若冰在一线执勤,丈夫杨伟伟在定点医院忙碌,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到现在,就和他打过两三次视频电话,通话的时候,他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有一次通话时他刚从隔离病区出来,身上衣服都湿了,脸上还有深深的口罩勒痕……”何若冰说起丈夫眼里闪着泪花。每次视频通话,她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可为了打消丈夫的顾虑,只要打通电话,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都很好,你安心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何若冰和丈夫只能通过微信视频进行简短的对话,聊天中最常聊到的内容就是安全和孩子。他们的儿子只有4岁,因为长时间没有回家,杨伟伟只能从微信视频中了解小孩的一些信息。每次视频时,杨伟伟都和儿子打招呼,可孩子东张西望,把他这个父亲当成了“陌生人”,有时还躲到奶奶身后不愿露面。此情此景让杨伟伟感觉到有些自责和内疚。

沈子林和未婚妻王元秀都是临夏县漠泥沟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已于正月初步入婚姻殿堂,与亲朋好友共享幸福和喜悦。谈起因工作导致的婚礼延期,沈子林表示:“婚礼虽然延期,但幸福不会延期,这个决定是我和她共同做出的,双方父母也都支持。”对于什么时候才能结婚,沈子林笑着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之日,就是我们举办婚礼之时,那时,我们的婚礼才更有意义。”

捷报频频传来,全州无确诊病例,疫情地图慢慢缩小……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守护生命是世间最大的善亦是最辛苦的。良善诚不可欺,终有慧眼把默默付出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医疗系统有2300多名医护人员递交了“请战书”,摁下了红手印……还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候补,在坚守……

新闻推荐

临夏州11家景区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马瑞鹏)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医者仁心彰显人间大爱。为了...

临夏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