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淌过的日子 临夏县红台乡红水沟村见闻

民族日报 2019-11-23 00:59 大字

临夏县红台乡红水沟村静静地躺在冬日的暖阳里,像是在诉说着农民心中的喜悦!一年多时间,红水河村在党建引领下,实施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使得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轻松的生产劳动

11月21日,记者来到红水沟村,虽然已经到了冬天,但新开辟的5亩多油桃园里还是像春天一样,一派忙碌耕耘的景象。潺潺的红水河、绿油油的冬小麦、洁白的塑料地膜和劳动的人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红水河村第一书记杨维林说:“今天,我们村参加劳动的农民就有200多人,他们从9月中旬到现在,一直在忙碌着。”放眼望去,沿红水沟村的国道309线两旁的土地上,五人一伙、十人一组,在紧张地劳作,洁白的地膜在他们的脚下延伸。

走进田野,才知道他们在桃园里抢种冬蒜,已经种植了500多亩,种植也已接近尾声。

红水河流域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大蒜、蒜苗因品质好而闻名遐迩。村支部在县委组织部、乡党委的帮助指导下,将这一优质特产积极向外推介,签订了冬蒜销售订单。

今年春天,红水河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40亩,种植了优质油桃。由于科学引进、栽植和管理,新栽植的油桃长势特别好。他们有了小桃园并不是唯一目的,还要发展林下经济。

在田野里,年已60岁的段下社村民娄仲伟说:“我家流转5亩地收入3500元,我们两口子又在附近打工,每天工资100元,一年收入近万元。前两年靠子女过生活,现在虽已年纪大了,反倒自己挣钱不靠子女了,日子过得很快活。”

年近60岁的村民马良秀和8名妇女成立了一个冬蒜作业组,他们已经连续劳动了2个月。见到记者给他们拍照,几个年轻的妇女也拿起手机拍记者,她们说:“我们给你发快手、发抖音……”谈起他们的劳动情况,马良秀说:“地被机械平整好了,我们只种蒜,非常轻松,每天还能挣100元的工资!”

娄仲伟、马良秀是红水沟村民的一个缩影,其实,红水沟村的许多农民和他们一样,通过土地流转成了合作社股民,这样既挣钱农活还轻松,他们的幸福感倍增。

惬意的生活环境

记者在红水沟村蒋后社看到,虽然还在冬季,小村子美丽依旧。整齐划一的水泥巷道,干干净净,不见一点垃圾;阳面墙根的月季花、菊花还开着,很显眼。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园里,油桃树虽然小一些,但栽得整整齐齐,树枝刚刚修剪过,树干上刷了白灰,煞是好看。

村民吴建军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说,一出家门看到这花园,心里就高兴;在村子里转一圈,心里都乐滋滋的……”紧接着,吴建军等村民们给记者讲起过去。

一年前,这里全是垃圾窝,每家门口的土堆、粪堆、草堆越堆越多,你一堆、他一堆,大家相互埋怨,人人心里憋着一股子怨气。

今年4月,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整治行动在临夏县展开,红台乡把红水沟村作为整治重点村,与打造美丽乡村工作相结合。村容村貌整治与拆旧排危和垃圾清运工作相结合,与打造花园式经济林带相结合,栽植以油桃、皮特果为主的经济林;与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改造相结合,按照“拆旧建新”“缺什么、补什么”和“整洁宜居、美观适用”的原则,对全村200多户群众的围墙、大门、院子、厨房、厕所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使农户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短短几个月,红水沟村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村民们都说,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舒适的家庭生活

走进村民李昌安的家,才知道今年他们依靠危旧房改造项目,在重修旧三间大上房的同时,还通过项目支持,对厨房和厕所进行了改造,新建了洗澡间。

记者看到,新改造的厨房、厕所和洗澡间内供电、供水、供暖设施安装规范。李昌安说:“我们使用起来很方便!这里和城市里的生活条件一样了。”

走进与李昌安隔壁的史英莲家,看到配电盘上安装了空气安全开关,60多岁的史英莲说:“现在家里用电的东西多了,专门安上保险开关……”

采访中,村主任长学强说:“通过整村环境提升改造,村里300户人家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生活越来越多幸福了。”

新闻推荐

临夏县法院“双百”活动见成效

本报讯(记者马健)今年8月以来,临夏县法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双百”活动,把开展巡回审判、搞好法...

临夏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