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奔小康 本报记者 乔栋明 马霞 通讯员 吕学鹏

民族日报 2019-02-09 09:24 大字

“原来我在外面打工,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和上初中的儿子,无法照看。现在政府给了我产业扶持资金,我在养殖场入了股,还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不错,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我感到很满意!”临夏县南塬乡江家寨村村民王有强高兴地说。

在江家寨村还有一些像王有强这样的贫困家庭,家中有年迈的老人、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作为家中主要劳力的他们没有什么致富的技术和途径,于是政府把他们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并让他们在合作社打工,真正找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门路。

2018年以来,南塬乡江家寨村百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用“合作社+贫困农户+基地”模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利益链接机制,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有效加快了贫困群众增收步伐。

“我们村交通不便,山大沟深,群众脱贫致富的途径比较少,百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群众有了就近发展的新途径,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该村党支部书记说。

百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坚持走“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模式”,形成“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循环发展路子。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定期给入股群众分红,形成了合作社和入股群众相互依存、共同盈利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带领广大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共同脱贫,现已纳入贫困户230户,18人在合作社就业。”合作社负责人金如鹏介绍道。

“我们合作社分红的基础是各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每户的资金是五千到两万元不等,平均每户大概是一万多元,通过年度分红的方式,向每户按入股资金10%的比例进行分红,平均每户每年可分得分红一千元以上。”金如鹏说。

合作社的成立让一批农村弱势群体在家门口挣到了3万元左右的工资,使当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我在外打工挣钱,但家中老人、孩子是我最大的牵挂。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牛羊没有人喂养……现在,我把政府发放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养殖场,我不仅有工资收入,年底还有10%的分红,养殖场解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们非常高兴!”该村八社村民何文选激动地说。

这只是临夏县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形成了资金跟着贫困农户走、贫困农户跟着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跟着特色产业项目走、特色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机制,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激发自身“造血”机能,为贫困村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马相忠在临夏县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本报讯(记者乔栋明)根据州委统一安排,1月23日,州委副书记、州长马相忠,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华到临夏县开展春节前“...

临夏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