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时 共话家国情 本报记者 马健

民族日报 2018-09-24 09:15 大字

传统月饼受宠

花好月圆庆中秋,初心不变家国情。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这一天,中国人会抬起头凝视天空中的满月,吃着香甜的月饼,与亲人、朋友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中秋是一个圆,月亮的圆,月饼的圆,以及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精神文化和心灵慰藉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中秋节各种有趣的风俗,最终都在家国情怀中凝成永恒的快乐。

阖家团圆万事兴

阖家团圆也需要时间,中秋小长假为许多家庭提供了充分的团聚时光。这不,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上班族来说,还没等放假就开始纷纷议论这个中秋节应该怎么过,是回家看望父母、跟朋友聚在一起、跟家人一起甜蜜,还是趁这个小长假出行旅游?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现在身在异地,好怀念小时候坐在院子里品尝奶奶分给我的月饼,还有妈妈做的糖饼。那个时候月饼的品种也不像现在这样五花八门,却很香很甜、很怀念。”

80后的赵燕是兰州人,大学毕业后在临夏市教育系统参加工作,当记者提到今年的中秋节打算怎么过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回家啦!前几天刚给爸爸打电话,得知爸妈去南方旅游了,知道我要回家的消息后说中秋前一定会赶回家,到时候我就能和家里人团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还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好期待呀!”

家和万事兴。是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们看着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我们这辈子能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父母”的帖子。其实细细算来,我们跟父母共处的时间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以前总以为我们拥有大把的时间,可自从上了大学之后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像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跟家人一起过觉得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它的特殊含义——阖家团圆万事兴!

“‘八月十五将至,送你一块月饼,含量:100%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这是朋友发给我的中秋祝福短信,也是节前最流行的一条短信,它触发了我的灵感。于是决定,这个中秋节在家陪女儿一起动手做月饼,并且把充满爱的月饼与家人一起分享,既沟通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锻炼了孩子,何乐而不为?”家住临夏市东城区的程海瑛女士跟记者聊起中秋时道出了自己开心的一刻,一脸幸福。

“平时,老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的心里肯定渴望爸妈的陪伴。”程海瑛说。

是呀!现在父母都要上班,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时总抱怨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虽小但她们的大度,有时都让父母感觉自愧不如。借中秋小长假多陪陪孩子吧!

家国情未了

“儿子,你今年八月十五回家吗?”“妈,我不是很清楚,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下火车票,好像国庆节前期的票都买不到了,而且,也离不开工作啊!”

“你怎么不提前买票呢,全家人一起团聚,你不回来的话真是可惜了,可是,儿子!工作更需要你的话,就再别回来了。”电话那头,母亲有些难过。

肖杰是临夏市消防大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在临夏工作已经整整三年了。采访中,他向记者倾诉,每逢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就想起在他很小的时候,中秋节的味道特别浓。那时候的月亮又大又圆,一家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豆沙月饼,脸上是满满的幸福。儿时的故乡那么有趣,那么快乐,每当回忆起来,心里总是万分高兴。而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虽然不能回家与父母团圆,但作为一名军人,军人的天职是保家卫国。我为了大家的安宁,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也是对父母、对国家的最好眷顾和报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管是读起来的宛转舒畅,还是谱曲之后的旋律,终究难忘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用最美好的祝愿,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皓月当空再相逢

中秋节之际,记者走访临夏市部分餐馆、酒店中了解到订座率大增。“有些是家庭聚会,还有很多是朋友、同学聚会。”临夏市一家餐厅的前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社区工作的李兰芳女士就选择在八月十五举行初中同学聚会,聚会的通知已经在一个月之前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通知了班上同学。“我的好姐妹们在从事不同的职业,以前大家想在过年的时候聚会,可是过年各自家里都有太多的事,所以不好组织。中秋节有三天假期,我们商量后选在了中秋节聚会,共叙友情友谊。”李兰芳说。

“八月十五当天的时间安排给家人,剩余的两天就给了聚会。我的几个好姐妹都在市内上班,还有几个在临夏县、永靖县上班,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大家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一年中一起聚会的机会也没有几次。这次大家提前都约好了,各自带上老公和孩子,好好聚聚。”市民孟娟说。

“中秋聚会风”同样在老年人和在外读书的学生中颇受青睐。市民张学才大爷早早就约好了几个老朋友中秋节聚会,白天一起打牌或者下棋,晚上一块赏月、聊天。

“三天假期,在省内上大学的很多同学都会回家,我们把回家的同学都联系起来了,说好了要一块儿交流大学生活的感想体会。”今年刚刚考入甘肃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李斌说。

中秋节,家人、朋友定会相聚在一起共庆团圆,共叙亲情友情,共话美好生活,也彰显了新时代的新气象、新风尚和新生活。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典故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赐给他两颗仙丹,吃一颗可以长生不老,吃两颗可以上天为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抱着玉兔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丈夫。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

新闻推荐

让书香浸润乡村 ——记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潘尚梅

9月12日上午,潘尚梅听到自己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荣誉称号的喜讯时,她正在地里收割青贮饲料玉米秸秆。在自家1亩...

临夏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