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钱袋子鼓了 农民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州劳务产业发展巡礼

民族日报 2017-10-11 11:07 大字

走进临夏县尹集镇涧上村,一栋栋漂亮的平顶小二楼错落有致,一辆辆小轿车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来来往往。“全村有460多户、1500多人在福建、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从事餐饮行业,开拉面馆当老板的就有400多家,一年人均带回2万多元,劳务收入占到全村经济收入的80%以上。这个村就是靠劳务走上小康之路的,由一个贫困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尹集镇党委书记韩杰和这样介绍。

涧上村只是临夏州培育壮大劳务产业、助力精准脱贫、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一个缩影。

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临夏州的基本州情。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工作,在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劳务收入100亿元”的奋斗目标,为发展劳务产业描绘了宏伟蓝图。把劳务产业作为解决就业、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强化组织引领,搭建就业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推动输转人数逐年增加,劳务收入持续增长。近五年,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4.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48.4亿元。今年截止8月份,全州共输转劳动力48.4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4.76亿元。劳务产业已成为临夏州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州委州政府相继召开全州劳务产业发展会议、乡(镇)劳务工作培训班、劳务产业市场化运作体系建设座谈会等专题会议,总结经验,部署重点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到2020年实现劳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目标的实施方案》和《临夏州劳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多项旨在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州县(市)把劳务输转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细化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实行绩效考核,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督导劳务输转工作制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对完成组织输转任务的单位及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带头人进行奖励,营造了全域联动发展劳务产业的良好氛围。康乐县对组织输转人员免费提供交通费;广河县对完成组织输转任务的乡(镇)及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带头人进行奖励;积石山县实施劳务输转“百千万”工程。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步入生产区,陈列架上摆放的绣花枕头、绣花真丝围巾、绣花鞋垫等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刺绣作品让人爱不释手,这是记者来到“陇原巧手”示范基地——康乐县“胭脂梦”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令人兴奋的场景。“关键是针要上下扎齐,拐弯处的长针、短针要协调……”公司负责人郭静正在耐心指点胭脂镇唐哈村妇女张月红如何绣制牡丹枕头。

张月红家有7口人,7亩山地,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外出打工维持,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她通过县上的介绍来到这家公司,一月下来能挣到两三千元。“以前,除了每天给孩子老人做三顿饭外,整天闲着,现在到这里不但学到了更多的刺绣技巧,还能挣到钱、贴补家用。”张月红如是说。

临夏州人社部门针对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需求现状,相继开展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汽车驾驶、牛肉拉面、烹饪、消防、保安、家政服务、计算机应用、缝纫裁剪、油漆、汽车维修、种(养)殖等培训。2016年,全州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6.32万人,其中,培训***劳动力2.9万人。劳务培训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凭技术吃饭、靠本领闯天下”的路子。

马拜文一家以前是广河县城关镇石那奴村的贫困户,近几年依靠三个孩子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儿子每个月给我银行卡里存入1万元钱,我和老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里照看孙子。”马拜文说。马拜文家有12亩山地,以前老伴有病、孩子又小,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务农维持。后来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在北京和安徽的牛肉拉面馆打工,日子这才一天天好了起来。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路径。为了确保劳务输转工作的顺利实施,州上成立了劳务输转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开展劳务输转工作和加强有组织劳务输转工作的意见》,从着力开展回炉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短期劳务培训、建立劳务基地、开展有组织劳务输转、发展境外劳务输出、做好劳务服务工作、建立劳务信息网络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劳务输转工作。紧盯巩固西部、稳定中部、拓展东南沿海的目标,采取就地转移与远距离输送相结合、个别输送与群体输送相结合等办法,通过政府部门统一送、创业大户往外带、中介组织内外联等方式,把培训后劳动力“走出去”作为关键环节,组织人员有序输转。目前,临夏州已在全国128个城市开辟劳务基地134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劳务基地2个,千人以上规模劳务基地12个,累计带动就业人员8万多人。呈现出政府组织输出、能人带领输出、群众自发性输出的良好局面。

自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佛山市对口帮扶临夏州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以来,已有1万多名临夏籍务工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无锡市、扬州市人社局等与州人社局签订劳务输转合作协议,每年组织邀请社会信誉好、工资待遇高的知名企业到临夏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目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临夏州务工人员500人以上的企业达60多家,有些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000人以上。据统计,临夏州东南沿海劳务输转人员月平均工资4500元以上,绝大部分从事技能型岗位的工作,享有“五险一金”待遇。

广河三家集镇的马富贵,在北京创办老马乐信伊餐饮连锁店600多家,带动家乡近20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东乡县群众在周边地区开办东乡手抓馆140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上万人;在青海、酒泉等地从事枸杞承包种植,总面积超过22万亩。

临夏州劳务经济逐步实现从“外出打工经济”向“回乡创业经济”的转变。从输出劳务到积累资金,再到返乡创业,最后带动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在全州1060个行政村成立村级产业互助社974个,已跟进企业2187家,注资1.98亿多元,为推进“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行动注入了新鲜血液。

鼓励回乡创业者在园区创业。在临夏县,临夏经济开发园区、北塬农业科技示范区、西南片养殖基地入驻企业276家,带动了3000多人就业,其中返乡创业者创办的131家企业带动900多人就业。目前,在4个省级经济园区中回乡创业人士申办的企业有170多家,带动本地近万人就业。

新闻推荐

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县

●数读●脱贫攻坚出实绩临夏县属六盘山片区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如何有效扶贫?县委、县政府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坚定不移谋大事、抓决策、定方向,注重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下足“绣花...

临夏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