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固强补弱砥砺行 春华秋实满庭芳
康乐县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聚焦产业扶贫,坚持以旅游为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推进旅游、肉牛、劳务、育苗、中药材五大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形成“村有主导产业、家有增收渠道、人有致富技能”的产业扶贫格局。聚焦产业带动,把产业到户作为落实“一户一策”的固本之策,为全县贫困户量身订制“菜单服务”,
整合资金4.14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不断拓宽稳定增收门路、提升产业扶持成效。
2019年,该县退出贫困村61个,减少贫困人口4530户2038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3%,全县89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退出率100%,贫困县摘帽指标全面达标。
2019年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8亿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1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2元,同比增长7%。
产业到户以“业”增收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相关模式和奖补标准,落实到户资金3.25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累计引进能繁母牛2.05万头、羊2.16万只,奖补新繁育牛犊1500多头、羊羔3600多只,种植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19万亩、旱作农业20万亩,保障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地见效。
配股分红以“股”增收
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签订带贫协议,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保底分红。先后整合资金3330万元,为410户未脱贫户户均配股2万元,为2150户巩固提升户户均配股1万元,为360户兜底保障户户均配股1万元。目前,实现分红200多万元。
壮大集体经济造“血”式增收
先后投入资金4510万元,为89个贫困村村均注入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本金,通过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增收;投资1.1亿元建成总装机1.6万千瓦光伏电站10座,带动29个村2682户贫困户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3.11万元以上,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多渠道就业上“岗”促增收
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搭建用工平台推进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30家,吸纳1381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从建档立卡户中选聘村务管理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2440人;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60人,带动贫困人口2894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全县按照“绿色、生态、山水、休闲、宜居”的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布局,基本建成“一湖两山三园四河五桥六区八路”的县城项目群,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多元化发展品位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贫困村通动力电、通宽带、通硬化路的目标,达到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电商服务点、治安室、金融服务社七个“全覆盖”。
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
全县抢抓各项政策机遇,打破常规思维、采取非常之策,整合资金11.26亿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补齐补强基础设施短板,让村村都有“水泥路”、人人住进“安全房”、家家吃上“放心水”,户户达到“庭院靓”、村村实现“环境美”,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置全面达标,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上学难、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干群齐心共奔小康
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实效是康乐县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去年,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夜以继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把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作为底线任务,紧盯脱贫质量“回头看”,围绕控辍保学、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安全人饮、产业扶贫和户籍管理,按照“缺什么、需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开展了“3+1+1”冲刺清零行动,固强补弱、拾遗补缺,彻底解决了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弱项,贫困户脱贫质量不断提高,脱贫成效明显提升,干群齐心协力向小康迈进。
本版图/文马麒马进忠黎元军袁林
新闻推荐
康乐县融媒体中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日的康乐,迎来了一场雾凇,非冰非雪,非花非雾,既壮观又美丽。...
康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