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味道

民族日报 2019-11-28 23:32 大字

曾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中午,我和朋友一行四人到康乐县莲麓镇游玩,快到中午时,大家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一位县上的朋友说,她请我们去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车子行驰了约半个多小时,来到一农家院门口。我们刚下车就被热情的主人安排到干净的大炕上,他忙着给我们倒上了三炮台碗子。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油香就端了上来,大家便大口地吃了起来。这时,朋友笑着说,“大家悠着点,留着肚子,好的还在后头呢。”只听对面的厨房里传来爆炒的声音和剁肉的响声,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吸吮着这浓浓的香味,眼睛不时地从窗户里瞅着对面的厨房门。不一会儿工夫,一大盘爆炒鸡肉便端了上来,随即又端上来一盘清炖鸡肉,一桌人齐刷刷地把筷子伸向盘中。边吃边感慨,吃过的鸡肉多了,没吃过这样鲜、这样香的,炒的香味浓烈、炖的清淡可口。我问主人,肉里放了什么作料,这么香。他告诉我,除了葱、姜和盐、什么都没放,连油都没放,是本身熬出来的油。这鸡是今早天没亮时宰的,清炖鸡整整炖了一个上午。他还告诉我,他家用的鸡都是在山上放养的草鸡,不吃任何加工饲料。在旅游旺季,他每天要卖出近百只,有的人宁可饿着肚子跑老远也要到这里来吃,有的吃了还要带两只生或熟的鸡拿回家吃。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好吃,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再大的餐馆,也吃不到这个味道。

前两天,我又去了康乐,回想那爆炒和清炖的鸡肉馋涎欲滴,便又开车去了那里。到了村口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家小院子了,经打听才知他现在已去了冶力关景区,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餐厅,不甘罢休的我,掉转车头,又去了冶力关,去寻访那诱人的、久违的味道。在那里,我望着街上品类繁杂、五花八门的商店餐馆不知所向,时已过午,只好顺道走进一家名曰“山珍野味,纯天然绿色”的餐馆,刚一落座,一个小姑娘就拿来了菜单让点菜,上面大部分是山珍野菜,望着这些在城市餐桌上少见的菜名,我让老板推荐几个有特色、又好吃的菜,他便胸有成竹的上了石花菜、鹿角菜等凉盘,只见石花菜灰中带青、清亮剔透、鹿角菜翠绿欲滴,还有几个平常的农家菜,也是清淡可口,是一种久违的老家味道。其中一盘野竹笋炒肉片,我尝了一口,真是叫绝,满座称好,已是晚秋时节,居然还有如此新鲜的竹笋,淡淡鹅黄的颜色,嫩如春芽。里面的肉,也全然不是在超市里买到的那种滋味,虽然肉片切得薄厚不一,但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同行的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才是真正的肉的味道、菜的味道。”这话虽然有些词不达意,却是最大的褒奖了。

如今,许多东西原本真正的味道,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想起莲麓的鸡肉和冶力关的竹笋炒肉片的滋味,其实不过是村野的味道,之所以变得物以稀为贵,是物质发达之后,我们远离大自然,崇尚现代化后的一种必然结果。陶渊明曾有句诗“好味止园葵”。如今,我们却远离园葵,好味便自然远离我们了。

回味一稀尚存的味道,是久远的味道、纯真的味道、古老的味道,然而,在当今时代,这种原生态味道被淡化了,驱散了。当我再次品尝到这久违的味道时,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新闻推荐

甘肃省纳税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向“不来即享”升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跑了好几次还是搞不清状况,排了半天队业务还没办完”“以前来办税资料带得不齐全需要反复跑...

康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