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成大事敢做先锋记全州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线维昱
冬日阳光温暖和煦,微风中漂浮着浓郁的药香,在康乐县景古镇易地搬迁点,线维昱收购的药材像小山般堆积在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翻药、剪药……一派热闹的景象。
出生于康乐县景古镇安龙村普通农民家庭、仅有高中文化的线维昱,是如何成长为全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呢?记者为此一探究竟。
过去,群众依靠传统方式种植小麦、油菜和玉米等农作物,投入多、流汗也不少。由于土地贫瘠和种植方式落后,村民增产少、增收难,即使外出务工,辛苦一年下来也只有不多的收入。2018年8月,康乐县安置点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从事过药材生意的线维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两个月后,合作社生产、收购、加工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达500多吨,带动建档立卡户46户。
“农忙的时候他们在家务农,等有闲时就来合作社务工,修药材、捡药材等。每人每天可以挣到80-100元的工资,一月下来就有2000多元。”能够带动村民一起挣钱,线维昱显得很有成就感。
在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整理药材的建档立卡户村民许永珍。她说:“我今年48岁,女儿已经出嫁,家里现在三口人。老公是个砖瓦工、儿子常年在新疆打工,工资都不高,我闲的时候就来这里干活。夏天来得早,一天能挣100元,冬天也能拿到80元,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补贴家用,已经很满足了。”
“我爱尝试新鲜事物、爱探讨,别人说我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线维昱说道。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的创业也经历了重重困难。创业初期,由于对种植投入成本估计不足、种植技术缺乏、病虫害严重等,造成中药材种植资金周转不灵,连群众地租都难以维系,线维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在他一筹莫展时,扶贫车间的政策扶持为他“雪中送炭”,及时解决了资金难题。为了扩大销路,线维昱组织协调周边商贩一起对药材进行初加工并销往广州。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他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与同行交流,中药材产业越做越大,不仅个人收获了财富,也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在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线维昱又将目光投向香菇种植培育。今年9月,线维昱成立食用菌加工合作社,流转当地群众土地80亩,目前修建了10座养菌棚。他说:“一人富不算富。我准备明年再修建20座大棚用来养菌和种植香菇,让乡亲们挣更多的钱,带动周边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不好!黄河里漂着个孩子 还好!3位路人成功施救”追踪 救人大学生范效宏谦虚地说:“这些是我应该做的,就不报道了吧!”
范效宏与辅导老师谢颖交流10月23日,本报报道了“不好!黄河里漂着个孩子,还好!3位路人成功施救”一文后,引起广大读者和网友关...
康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