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临夏系列报道之八 马 坝 村 的 “脱 贫 树”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9-18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王云祥

9月12日,康乐县上湾乡马坝村支部书记苏育民满脸微笑,他将自己主导研制的(马巴红)系列高原树莓红酒从兰州运回村里,正打算向市场铺货。“小时候经常吃野生树莓,现在变成了全村增收的主要产业。”

马坝村距县城15公里,全村有村民303户、1347人。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较为艰苦,以往村民依靠种植小麦、土豆等作物维持生计,经济来源十分有限。

近几年来,随着树莓栽植规模的扩大,目前村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树莓产业链,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5200元,全村于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

树莓种成“脱贫树”

在收获的季节里,马坝村农民对自家栽植的高原树莓进行了多次采摘,目前采摘已近尾声。

站在马坝村头,一片绿油油的树莓林展现在眼前。走进树莓林,莓树上挂满了繁茂的红色果实,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摘。

马坝村四面环山,村子中间是一块低洼地。除了周围的几块平地之外,村里大多是山坡地,平均亩产小麦600斤左右。

这些年来,各级领导干部为全村脱贫想办法、找路子。最终,村里确立了高原树莓及中药材种植项目。2015年前后,马坝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树莓,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成长,如今树莓已经挂果。

树莓产业见效后,苏育民以村支部的名义成立了高原树莓种植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我们利用县上拨给村里的扶贫资金,修建了合作社办公室、树莓加工厂房和库容100吨的冷库,引导群众栽植树莓200多亩。”苏育民说,除了其他类型的收入外,村里树莓种植收入户均达3000多元。

高原树莓学名为覆盆子,别名为红树莓、树莓、木莓等,属于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生长及药用历史。目前,树莓在食品、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从中医理论上来讲,树莓(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的功效。”两当县仁爱中医院院长马彦平说,树莓可以药食两用,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特别是鞣花酸、超氧化合物、维生素、黄酮、生物碱、香豆素类等成分,其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锰含量较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等药理功效,中医临床上用途广泛。

在苏育民看来,树莓全身都是宝,树莓叶可以制作茶叶,树莓果可以药用和食用,还可以加工饮料、红酒等,树莓种子可以药用和榨油,树莓根可做药材,而且树莓本身是一种多年生木本灌木,成片的树莓林就是村里的一道绿色屏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旱地变成稳产田

“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面对全村都是坡地和旱田的实际,马坝村决定靠山吃山,大量发展树莓和中药材种植产业。

目前而言,作为名贵中药材,树莓一般都是野生的,人工栽植树莓的并不多。因此,树莓作为经济植物,其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37岁的上湾乡党委书记马永杰谈起马坝村的现在和未来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在他眼里,这里的村民很勤劳,树莓种植已经成为马坝村村民增收的有效产业,以往的贫困山村已经变成了有产业、有增收的脱贫村。

“马坝村自然条件是差了点,但是整个村庄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我们立足当地实际,依靠村里丰富的自然条件规划村级发展产业,一定不能脱离实际搞产业。”马永杰说,马坝村正在发展高原树莓等种植产业,牛羊等养殖也快速发展起来,村民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整个村子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摆脱了仅靠种庄稼吃饭的单一模式。

为什么高原树莓能在马坝村快速发展?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村里大多数地方都是黑色沃土,山里的野生树莓历史悠久,村里栽植高原树莓具有天然条件。”苏育民说,这几年引进来的高原树莓是邀请农业专家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最佳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简单,便于掌握,村里平地、山坡地都可以种植,容易达到高产和稳产的效果。

“树莓幼苗栽植后,成长3年便进入盛果期,最长树龄可达25年,平均亩产量为1000公斤以上。村主任常艳红家的树莓每亩地卖到10000元,我自己的每亩能卖6000元。”苏育民说,树莓栽植之后要注意修剪管理,这样产量会更高。

记者了解到,马坝村生产的树莓味道酸甜,市场销售很是抢手,新鲜树莓零售价30元/斤左右,全村种了200亩,今年树莓冷库贮藏12吨,市场零售全部卖完了。

随着马坝村树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里已经形成了树莓苗木、树莓果和树莓酒等完善的树莓产业链。新鲜树莓味道独特,无论在当地集贸市场还是网络销售,市场行情都很好,走货比较快。

村里生产的新鲜树莓不但通过网络或就地销售,村里还建成了几个冷库,专门用来储藏树莓,这为全村树莓产业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马坝村的树莓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外地企业前来洽谈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把马坝村打造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树莓村,让很多人吃上马坝树莓,喝上树莓酒。”苏育民说。

开发红酒“马巴红”

9月11日下午,苏育民开车前往位于兰州市甘肃省轻工业研究院,将新出品的“马巴红”系列红酒装上卡车,开始运往马坝村。

“国外已经有了以树莓为原料的高档红酒,其味道独特,色、香、品俱佳。目前,我们村生产树莓酒的条件已经成熟。”苏育民说,村委会联系了甘肃省轻工业研究院的专家,开始研发树莓酒,新的“马巴红”高原树莓酒已试验成功。

提起高原树莓酒“马巴红”,苏育民高兴得合不拢嘴。“马巴红”红酒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科学配方的过程中保留了树莓的药用成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共研究出了12个品种的‘马巴红’系列红酒,最终挑选了3个口味好的品种进行生产,目前第一批‘马巴红’系列红酒已经生产出来了,今年预计加工新品‘马巴红’系列红酒10吨左右。”

苏育民说,新品“马巴红”高档红酒定价为168元/瓶,中档为88元/瓶,已经和兰州义顺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将新品“马巴红”推向市场销售。

“我们以后还要开发树莓饮料,这些都是出自我们村的旅游产品,绿色无污染。”苏育民说,村里利用举办“树莓采摘节”等活动,推介来自本村的旅游产品,发展观光旅游,增加群众收入。

记者在马坝村采访时了解到,这里已经形成了“春赏花、夏吃果、四季品酒”的树莓产业开发模式,将生态树莓采摘观光活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了属于这个山村的完整产业发展模式。

如今的马坝村,树莓已成为全村的一张绿色名片。这里将树莓栽植、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之势。新兴起来的树莓产业,撑起了马坝村脱贫致富的大旗。

新闻推荐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举行“彩虹益路”助学活动 康乐一中54名学子获23.7万元资助

被录取学子接受5000元—8000元不等的助学金。8月16日下午,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在康乐一中六楼会议室举行2019年“彩虹益路”...

康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