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刘三姐”丁如兰●王沛

民族日报 2019-02-28 09:06 大字

丁如兰画像(耿汉作)

丁如兰(1922.10--1981.3):洮岷型花儿著名编唱家,杰出的传承大师,是洮岷型花儿歌手中首位光彩夺目的女“歌魁”。她15岁演唱花儿,自称“穷尕妹”出名,先后驰骋莲花山花儿会场达40多年,歌压三州六县,享誉甘肃洮岷地区,可与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媲美,被群众称誉为“甘肃的刘三姐”。

简评:“穷尕妹”的人生艰难曲折,花儿陪伴终生,她是莲花山女歌手演唱花儿的先行者、夺冠者、领头者;她编词敏捷,妙语连珠,演唱表情丰富,生动感人,声嗓清亮圆润,有“余音绕梁”之美,独唱、对唱、联唱等技压群雄,无人比肩;“穷尕妹”为洮岷型花儿的编唱、传承、传播作出巨大贡献,她表现出的非凡歌唱精神和艺术风范将是永存的。

莲花山“穷尕妹”

丁如兰出生在甘肃省莲花山麓的康乐县景古乡地寺坪,童年时有一双毛茸茸的大眼睛,父母昵称“毛菊花”。她听着母亲讲三仙女“花呀,莲叶儿”、景满堂“死罪唱成活罪”等故事成长,跟大人学会了许多的精彩唱词,田间地头,河滩山岭经常飘荡着她甜美的歌声。

村中有些人多有指责:“毛丫头没家教,不学针线尽唱野花!“毛菊花用花儿回答:“妈妈说下要唱呢,花儿就是人唱的,唱时辈辈发旺呢,不唱穷根扎上呢。”家族中也有人认为“有损门风,大逆不道”,毛菊花用花儿抵制:“我娘养我属狗的,出门奓脚舞手的,看你割脚呢吗剁手呢。”“我唱时唱者敞地里,没唱者你的院子里,我唱时唱者塄坎上,没唱者你的供桌上。”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父亲给取名丁如兰,嫁给河口小庄的石毛娃。石家家境殷实,但禁唱花儿。第二年“六月六”山场到了,丁如兰和村里人在村口“马莲绳拦路”。听着热烈的对歌,丁如兰不由自主地和了声“花儿呀,两莲儿”,明亮的歌喉震惊赶会人:“红心柳,四张杈,莲花山的好唱家,尕妹妹名字说下姓说下,六月六和你好搭话。”丁如兰幽默的答道:“一背草,草一背,我是丁家小字辈,你就叫我穷尕妹。”“穷尕妹”——名字响亮歌声美,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唱家:“红心柳,四张杈,天下好家访名家,没知道名家在这搭。”

面对热情的唱家们,丁如兰唱出心中的苦难:“莲花山对的姊妹山,人伙里只有我难寒,心肠没有纽门宽。”“斧头要剁红桦呢,提起婆家人怕呢,男人打呢娘骂呢,小姑只拔头发呢,公公吼者杀下呢。”歌手们用花儿表示同情支持:“针一根,四根针,只要你把路走正,阳世上没有怕的人。”

“穷尕妹”之名经歌手们传播,风行莲花山一带。

花儿编唱家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六”时,“穷尕妹”请求公婆去朝山烧香。公婆让小两口同去,不许唱花儿。他俩骑着毛驴上了莲花山,满山遍野的花儿声,让“穷尕妹”情不自禁:“洮河水,清又凉,我到莲花山上浪一趟,心上宽畅亮堂堂。”歌手们认出“穷尕妹”,纷纷围过来接唱:“一转山的小姊妹,要唱花儿对着唱,一人唱时泪汪汪。”“穷尕妹”回唱道:“手拿剪子铰纸钱,对着唱时我喜欢,就像孔雀戏牡丹。”男唱女和,掀起一阵阵的对歌高潮。小女婿急忙拉着“穷尕妹”要走,歌手们用歌相拦:“乡亲是个明白人,素日把人活正经,唱个花儿没事情。”“穷尕妹”出口成章的对唱才华赢得众人的阵阵喝彩,象征山场最高奖赏的5条“毛红”(红土布)接连搭到她肩上。耳闻目睹人们的赞美,小女婿对媳妇有了些理解。莲花山花儿会上,男人之间的对唱居多,女人与男人公开竞唱的很少见。一些封建卫道士发出“亵渎了神灵”等责难。“穷尕妹”勇敢反击:“花儿在我心上呢,不叫唱时偏唱呢,看你活埋呢吗死葬呢。”“穷尕妹”大胆的歌唱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浪山的妇女们,她们纷纷投入男女竞歌,提高了花儿的演唱水平、促进了花儿会的深入发展。“穷尕妹”载誉回家,靠丈夫保护平安过关。之后,小两口和乡亲们多次到莲花山、子孙山等花儿会演唱,“穷尕妹”声名鹊起,小女婿却因病离世。她改嫁到临潭县冶力关小沟村,丈夫李福寿游手好闲,不准“穷尕妹”唱花儿。有一天,甘肃军阀鲁大昌部的李启发团长在冶力关泉滩摆下歌场,唱花儿,赏银元,派人特请“穷尕妹”。李福寿听见给钱,就陪着前去。“穷尕妹”先把上席的官员“奉承”了一番:“针插腰里寻针呢,好花要唱七声呢,给大人要送人情呢。”后又唱本子花儿《十二属相》:“拿的斧头剁灯杆,猪没心眼不周全,遇上屠家遭一难……”那些人听得眉开眼笑,赏银元20块。李福寿伸手要接,“穷尕妹”抢先拿到手里,她把歌友们请到饭馆分钱对歌,高高兴兴地唱了一天。过了两年,李福寿烟债高筑,把“穷尕妹”以100块银元卖给康乐胭脂川郭麻家的郭启荣。“穷尕妹”遇上了仰慕她已久的花儿好家:“鸡一窝,一窝鸡,你像园里冬果梨,千里路上闻着呢。”“穷尕妹”也心驰神往:“油漆油了房子了,有你有了阳世了,蜜蜂寻者王子了。”夫妻俩相亲相爱:“把你好比纽门儿系,缝在我的领豁儿呢,黑了解开亮了系,早晚常在一搭呢。”在莲花山周围的许多花儿会上,他俩骑马摇扇,妇唱夫随:“针插袋里一对针,你前走来我后跟,好像杨宗保陪的穆桂英。”成千上万的歌手为之倾倒:“大竹做成伞把了,‘穷尕妹’一来胆大了,不来莲花山半扇扁下了。”“穷尕妹”成了莲花山的“一代歌魁”。

杰出传承人

新中国成立后,花儿逢春,丁如兰过上好日子。党和政府重视民间文艺,她满怀激情高唱:“莲花山上九眼泉,新旧社会两重天,过去穷人唱辛酸,如今唱花儿心上甜。”“佛爷好者谁见来,给米来吗给面来?共产党雪里送炭来,好日子全凭实干来。”1956年10月,她和马秀兰、张生彩、蔡发鸿四人代表莲花山花儿歌手赴兰州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她们表演的花儿对唱被选拔为“优秀节目”。1957年3月,进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她们头带莲花山枇杷叶,手拿牡丹松柏枝,把莲花山花儿首次唱上大雅之堂:“莲花山的白牡丹,带到北京会上献。一献牡丹颜色俊,二献松柏冬夏青。牡丹献在大会堂,松柏扎到天安门。”受到观众热烈鼓掌。4月2日,在中南海剧院演出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接见并合影。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歌手——丁如兰》的专访文章,使丁如兰和莲花山花儿闻名国内外。巨大的荣誉,鼓舞丁如兰积极投入农业生产,她放声歌颂新生活:“打的凉伞提的酒,穿着新衣唱着走,劳动生产争上游。”“镰刀割了紫草呢,风刮麦浪马跑呢,穗穗长的金闪呢,旋黄旋割高产呢。”群众用花儿赞美丁如兰:“林里长下桦者呢,莲花山‘穷尕妹’压者呢,名望扬天下者呢。”1966年后的“十年浩劫”中,丁如兰多次受到批判:“柳两栋,四栋柳,‘四人帮’打者难后头,出门走的路没有。”但她毫不屈服:“炕上铺的竹子席,哪怕人头手里提,哪怕押到班房里,断了死罪也唱呢。”她继续在人民群众中艰难的传承花儿。1973年,丈夫郭启荣因病离世,她又嫁到临洮县潘家集公社新峰大队贾德祥家。

1979年,在“六月六”花儿会,两鬓花白的丁如兰拄着拐杖来到莲花山,看到深受她影响的女歌手朱淑秀、刺玫花、米兆仁、汪莲莲、石海娥、马明莲、丁维忠、石玉玺、刘国兰、祁九月、王芳琴、周仕芳等崭露头角,披红挂彩时,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一群年轻的歌手,知道她是“穷尕妹”时,惊喜地唱道:“一转山的莲花山,把你的名声听见人没见,见人能值几百万。”丁如兰风韵依旧:“斧头剁了红桦了,我像黄鹰落架了,早就不值一大(元)了。”青年人回敬道:“斧头剁了灯杆了,你把各个山场唱红了,歌压三州六县了”。她深情地酬和:“莲花山的水帘洞,玉皇阁上拉白云。花儿好比长流水,神山好比不老松。歌手一代传一代,千年的花儿留子孙。”

新闻推荐

康乐县五大富民产业全面提速脱贫攻坚步伐

本报讯(记者幸福通讯员马晓春)2018年,康乐县把培育提升旅游、肉牛、育苗、劳务、中药材五大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

康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