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顺集团:不忘初心图发展

兰州日报 2018-11-02 02:48 大字

■核心提示

一根扁担,挑起仁义重担一部电话,商贸连通城乡一辆货车,配送千家万户一个创新,形成强大动力一句共享,造就幸福平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多少风烟往事俱被时间的长河淹没。但在历史的螺旋上升曲线中,总有一些时间拐点值得铭记和讴歌,总有一些壮歌慷慨的瞬间留下永恒的痕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义顺”商号如何产生,根在何处,创始何人,郡望何方,缘何聚散,有何演变?追本溯源,让我们去追寻历史的轨迹,去还原“义顺”商号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去探究“义顺”商号发展的脉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多少风烟往事俱被时间的长河淹没。但在历史的螺旋上升曲线中,总有一些时间拐点值得铭记和讴歌,总有一些壮歌慷慨的瞬间留下永恒的痕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义顺”商号如何产生,根在何处,创始何人,郡望何方,缘何聚散,有何演变?追本溯源,让我们去追寻历史的轨迹,去还原“义顺”商号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去探究“义顺”商号发展的脉络。

经风雨方见彩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身为国家干部的张秉庆便下海经商。同所有经历“下海潮”的人一样,张秉庆面临着资金短缺的苦恼,四处筹钱,之后便如拼命三郎一般,下天水,上兰州,去四川,走上海拜访生产厂家,寻找适销对路,价格合适的商品。经过三年的努力,张秉庆的公司初具规模,建成了康乐县最大的商贸公司。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兰州商界,有颇具实力的省市国有公司、二级批发站,还有经营多年的老商号林立,要想在这些商家中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1998年,义顺公司正式成为五粮液的一级经销商,由此拉开义顺人名酒战略构想的帷幕。

在此过程中,虽说经历了市场搬迁的风波,但义顺人凭借其守信本分,踏实认真的品格,依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五粮液、剑南春、五粮醇、六和春、绵竹大曲、百年公主等品牌酒入驻张秉庆的公司,而且生意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对此,张秉庆认为,经销商与厂家是唇齿相依、共生共存的关系,一个好的经销商如果没有好的品牌产品,他就很难做大市场。而一个好品牌如果没有好的经销商,同样也难以在偌大一个区域性市场施展拳脚。

时过境迁,很多年之后,张秉庆坦言:在没有枪炮声的商战中,所有“下海”又“上了岸”的干部走过的路,我都走过。只不过有人“上了岸”,有人“出了事”,也有人“连身影都找不着了”,而我却还在大海里扑腾着。

善学习勇立潮头

勤奋好学是张秉庆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早在1984年,张秉庆中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农业部门工作,而且取得了农艺师职称。在甘肃省委党校学习期间,张秉庆还参加了企业管理专业大专段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个自学考试的学习与其说是为了文凭,不如说是为了服务他的家族蒸蒸日上的生意,因为此时的义顺公司极度缺乏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政与金融》……均是企业管理自学考试中的经典科目。这些理论课程对他后来参与家族生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学以致用,并将理论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很多企业一旦过了初创期和成

长期后,随着企业经营的平稳发展,企业的领导人此时也开始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与此同时,企业裹足不前。人人都说义顺是一个学习型企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习贯穿于义顺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学习的层次不断向上突破,从经商初期的学算账、学经营,上升到后来的学管理、学战略、学战术,再到后来学修身、修心;从开始的用到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到后来的系统化、学历班学习;从向书本学,到请进来学,再到走出去;从实践中带着问题去学,到用学到的理论指导经营实践;从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到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从到北京上中央党校企业负责人研修班、

总裁班等短训班,再到读省委党校党政管理大专班、经济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班、兰州大学在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EMBA研修班,从国内学习到国外跨界考察游学……正是不断的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义顺人才能得以坦然面对酒业寒冬的挑战。

你们只看到我们在学习,不停地学习,不是我们天生爱学习,是我们不得不学习。我们只有学习,才能找到方向。在人生最迷茫、最低落的时刻,学习让我重新明确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认识了财富的本来面目,也对自己的使命和价值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提升。张秉庆坦言。

重文化立企之本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做好、做强、做长、做大的根本保障。企业的成功是文化的成功,企业的寿命取决于文化的优劣。文化不仅是理念,更是行为准则。30年来,义顺人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形成了以“仁义、团结、创新”为三大法宝的企业文化内涵,并以此身体力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是衍生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资源,经济构成了硬实力的坚实基础。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不但能够提供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而且以企业自驱力为表现形式,与企业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在此过程中,义顺公司推出了凝聚几代人心血的《义顺30年》。《义顺30年》不仅对义顺公司30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更是从一个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透视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脉络,彰显了企业与国家发展一脉相承的轨迹。

义顺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义利兼顾,扶贫济困,助学助教,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2018年1月,甘肃义顺助学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该基金会由义顺集团捐资设立。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助学公益事业捐款捐物1000万余元。

30年光阴白驹过隙,义顺已经从康乐县城的一个小杂货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兰州首屈一指的集团化企业。如今的义顺,已相继成为五粮液甘肃首家模范经销商,剑南春甘肃首家优秀经销商,国酒茅台重点经销商,国窖1573国宝红全省运营商,威龙干红甘青两省运营商。其营销网络已覆盖甘肃青海,辐射全国。义顺集团先后获得放心酒示范企业,中国酒业领袖经销商,中国酒业西北区域渠道冠军,甘肃省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自主研发生产的义顺牌奇肥畅销18个省区,陇宝醋深受消费者喜爱。“义顺”、“陇宝”、“奇”三枚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秉庆说,义顺商号恢复经营30年来的艰辛历程值得回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站在30年的重要发展节点上,展望未来,我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把义顺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坚定不移,并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企业,谨记“仁中取利,义内求财”的传家祖训,以“仁义、团结、创新”为三大经营法宝,坚守“仁义礼智信、廉耻勤勇严”的义顺商道,坚持“创新与坚守并重,远见与实干共舞”的生存发展之道,不断强化义顺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进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力于打造共享型幸福企业,谋求企业、员工、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义顺商号永续经营。

新闻推荐

陇原“四有”好老师宣讲团走进康乐县

本报讯(记者郭慧霞)近日,由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陇原“四有”好老师宣讲团在康乐县开展宣讲活动,此次宣讲以“弘扬高尚师德潜...

康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康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