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话儿说不完 康乐县虎关乡高集村三合口易地搬迁点见闻

民族日报 2017-12-30 10:10 大字

康乐县属高寒地区,许多乡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环境脆弱,致使“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群众行路、吃水、上学、看病、安居、致富无一不难。

近日,记者走进虎关乡高集村三合口易地搬迁安置点,只见白墙青瓦的房屋掩映在冬日的薄雾中,犹如一幅水墨画,来自该村北山上的58户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跟以前没法比,简直就是两种生活。”对照搬迁前后的生活,56岁的马林全感慨不已:“以前我们一家四辈8口人,住着7间土房子,山上路不通、自来水不通,生活不方便,跟现在这里的条件完全不能比。”

过去高集村北山上的人有多难?当地流传的一段话道出了答案:吃水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娶媳妇更是难上难。据马林全介绍,当时北山上的条件很苦,上山只有一条土路,坡陡,路面坑坑洼洼。山上没有完全制小学,只有一所1至3年级的教学点。吃水更困难,没有自来水,家家都用集雨窖。”马林全说,当时他家里挖了两个集雨窖,一个是人用的,一个是给牲口用的。

山上的群众大多都有养殖经验,但缺水、缺饲料,都不敢多养。“以前为了水,邻里之间经常闹矛盾,我家里只养着2头牛,7亩多山地里种些苞谷、洋芋,遇干旱就会歉收,挣钱的门路也没有,日子过得很苦。”马林全如是说。

“快进屋来坐,给客人倒茶。”走进马林全家,他热情地招呼着记者。只见屋子里窗明几净,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他高兴地说:“以前家里来人,倒个茶都舍不得水,现在放心喝。”

2009年,马林全听说要易地搬迁,他第一个举手赞成。根据当时的易地搬迁方案,搬迁户每户补助3万元,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我们这里的院子都是3分地,一户修建大概用了6万元,自己只掏了3万元。”马林全说。

搬得出、稳得住,最终的目的是能致富。

马林全的变化不仅来自房子,还有收入的变化。

从山上搬下来后,马林全发挥自己的养殖经验,从银行贷了点款,开始搞养殖和贩卖。“我第一次从甘南拉来了200多只羊,成了乡上第一个搞养殖的人。刚开始就是个二道贩子,一趟就挣个2000元。”马林全说起自己这个“第一”时显得很自豪。

从山上下来后,马林全发现挣钱的门路很多,搞养殖、种药材、外出打工……全家人商议后,马林全决定养几百只羊搞育肥,两个儿子到外面打工。经过两年的发展,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还有了两座养满牛羊的暖棚。“前些天卖掉了100只羊,现在还有200多只羊和20头牛。”马林全指着满圈膘肥体壮的牛羊,对记者说。

康乐县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帮助山区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换新颜”的关键举措,加强政策引导,与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现在,安置点的老人在家里搞养殖,年轻人外出打工,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最近,年轻人们又开始做起了牡丹花的生意,从天水拉来牡丹花苗,倒手就能卖出去挣钱。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带来的好处,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马林全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为康乐三中捐赠电脑用品

本报讯(记者陈礼娟)近日,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一行来到康乐县三中向该校捐赠了价值20多万元的电脑用品,并了解了石王小学已捐赠设备运行情况。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一行通过听取介绍、实地查...

康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