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乐牛”的华丽变身——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创建“康乐牛”商标纪实

民族日报 2017-12-07 09:28 大字

康乐县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农牧交汇地带,这里草场广阔、水草丰美、饲草丰富,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上农民养牛的传统由来已久,这里便成了成就“康乐牛”的宝地,每年的康乐牛文化节暨赛牛相牛大会在这里举行。

近年来,康乐县全力实施“畜牧强县”战略和“金牛富民”工程,在促进产业发展、示范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精准脱贫方面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做大做强康乐县肉牛产业,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县畜牧局与工商局的指导下,2016年3月,成功注册了康乐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康乐牛”,也实现了康乐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突破。

谈起“康乐牛”的培育发展史,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康乐县以原有黄牛作为母本,从国内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杂交改良,改善牛群结构,实现了养牛从附属于种植业的家庭副业转变为独立的商品畜牧业和支柱产业的第一次跨越。随后以改良的本地西门塔尔牛为母本,继续引进优良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杂交改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实现了肉牛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第二次跨越。近年来,康乐县全力实施生态养殖、发展现代农牧循环的“金牛富民”工程,精心打造“清真、绿色、国际标准”的牛肉品牌,从肉牛大县向肉牛强县迈进,实现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三次跨越。为了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县上从2012年开始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肉牛,为“康乐牛”注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乐牛”的培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三次跨越。

叫响牛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肩负实施品牌战略工作职能的工商部门,近年来,在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向企业阐述品牌战略的道理,对符合申报商标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指导,对已注册商标的企业进行规范使用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品牌战略的实施。

该县工商局负责人说:“我们通过政府推动,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商标品牌意识,通过抓好规划,实施产业政策,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为创品牌工作打好基础。”

一件商标活了一方经济。牛产业作为康乐县的主导产业,其贡献率占全县各类产业的20%,60%-70%的农户将养牛作为稳定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由于“康乐牛”优良的生产性能,目前已有周边30多个县市从德隆、康福、信康等省级良种厂以及牛羊交易市场进行“康乐牛”的引种和交易。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出栏时“康乐牛”产肉明显高于其他改良牛100公斤左右,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尤其改良后的德系西门塔尔母牛产乳性能高,可以以乳补饲,增加养殖收益。

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康乐县牛产业已成规模,近五年,全县培育优良三元杂交良种西门塔尔牛10万多头,其中德系西门塔尔牛3万多头,实现了全县良种牛100%覆盖的局面。培育出的“康乐牛”具有西门塔尔牛典型的体貌特征,并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适应性强、胴体瘦肉多,脂肪分布均匀等特点;公牛增重快,在赛牛大会状元牛评选中,体重在1吨以上的公牛占参赛牛数的三分之一。

康乐县连续十年举办了以促进肉牛产业发展为主题的赛牛相牛大会,由刚开始的赛牛逐步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精准脱贫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节会产业,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周边县市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康乐,聚焦“康乐牛”品牌。

康乐县兽医局负责人马少飞满怀信心地说:“把‘康乐牛\’注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味着给康乐牛打上了金字招牌,使康乐牛真正发挥出品牌效应,让周边的牛都变成康乐牛,让康乐牛走出甘肃。”

相信乘着十九大的东风,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康乐县在运用商标品牌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必将迎来新机遇,铸就新辉煌,为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康乐县城西桥正式通车

本报讯(记者王伟如)11月27日,康乐县县城西桥正式通车。据悉,县城西桥改造工程总投资950万元,北起北滨河路,南至环城北路,与康丰路相接,桥梁全长67.04米,桥面宽22.5米,双向4车道,按城市A级设计。在人行道铺装...

康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