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榜样】在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 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马小鹏
本报记者邹海林
一个80后大学生,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一头扎进农村广阔天地,在基层一线工作中建功立业,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党支部书记到副乡长,从全省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党代会代表。马小鹏,用自己的成长历程书写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青年的励志故事。
(一)
今年30岁的马小鹏,是土生土长的康乐人,6年前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后,考录为康乐县何家沟村大学生村官,任村主任助理。
“刚到村里时,两眼一抹黑。”马小鹏初来乍到,面对农村工作无所适从,也找不到开展工作的抓手,脑子一片空白。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乡村干部为马小鹏指点迷津,学习便成为这个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的必修课。
作为一个学霸,学习可难不住马小鹏。他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还不忘向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和老人们上门请教。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马小鹏迈开双脚,早出晚归走访农户,3个月时间,到全村130户群众家里走了个遍,逐家逐户对家庭人员构成、生产生活状况、住房、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纳梳理,制作成了一本村情民意“明白册”,村里的工作很快上了手。
时隔不久,何家沟村养老保险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村民因对先缴费到龄后再领取养老金的做法有误解,一些人拒缴参保费。马小鹏走东家串西家与群众谈心交心,自我批评工作不细致,政策宣传不到位,使群众不明就里,然后和社保干部一道将宣传册、宣传单发放到参保人手中,耐心细致地解读农村养老金政策执行过程和操作流程,最终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参保工作全面推开。
“心里装着群众,乡亲们才会向你诉苦说甜。”这是马小鹏的心得。
(二)
何家沟村地处康乐县北部山区,通村道路、村社道路全是土路,只能通三轮农用车,一遇雨天,村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公共服务、医疗卫生、饮水安全、孩子上学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底,马小鹏带领村“两委”班子把村道硬化列为村各项工作之首,积极向县乡有关部门联系争取项目。
2014年7月,何家沟村6公里的村道拓宽整修完毕,并于当年9月全部完成硬化,解决了多年来的行路难问题,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近两年,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何家沟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先后实施了村级活动中心、卫生室、幼儿园、综合文化中心、危旧房改造、人畜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村旧貌换新颜。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马小鹏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到省内外先进村考察取经,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确定了“劳务输转+牛羊养殖+经济林种植”的富民产业发展思路。
劳务产业,从木工、瓦工、电焊、牛肉拉面等实用技能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开局”,累计培训人员80名,实现有需求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
畜牧养殖,对缺资金户,审核发放免抵押、免担保、3年期、全贴息的***专项贷款125万元,扶持新修养殖暖棚45座。
特色种植,引进两当县优质核桃树苗12500株,请来县林业局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统一技术标准,整地、植树、浇水,新建核桃经济林带200亩。
在劳务培训和引种核桃期间,马小鹏的父亲因病在兰州住院,可马小鹏抽不开身,仅在父亲做手术的时候陪侍了一天,家人和亲友埋怨他只认工作不顾家。
在修建养殖暖棚时,马小鹏入户调查发现,二社农户马占明原有两间土棚圈舍饲养着5头基础母牛,属扶持对象,遂提议列入暖棚项目户。项目建成后,马占明多次邀请他吃饭,他都婉言谢绝。
村里的“能干人”,村民的“带头人”,这是何家沟村群众对马小鹏的由衷赞誉。
新闻推荐
党旗映红胭脂川 ——康乐县附城镇刘家庙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助推产业侧记
盛夏时节,行走在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明村”称号的康乐县附城镇刘家庙村,只见一条条水泥路错综交织,一栋栋小二楼错落有致,一个个养殖场绮罗密布,一块块育苗基地里云杉翠绿茁壮...
康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