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岭村:洒满阳光的脱贫路
图为庙岭村光伏发电项目。
6月18日,踏着夏日的碧波,记者来到积石山县中咀岭乡庙岭村时看到,小山村依山傍水,草木葱郁,溪水潺潺,风光迤逦,新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成了山谷里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庙岭村是积石山县的深度贫困村,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一直是零,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这里地处高寒阴湿的二阴山区,全村1900亩土地没有1亩是水浇地,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亩。2013年,全村379户中有278户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此后,县乡帮扶干部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该村群众“谋出路”——家里有危房的,进行危旧房改造;劳动力不足的贫困家庭,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鼓励他们搞养殖;年轻劳动力想要出门打工的,通过劳务技能培训输出项目为他们联系工作;老人和妇女出不了门,政府就在家门口为他们建起了扶贫车间……几年下来,庙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县乡积极引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以此来增加集体经济效益,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尽快脱贫致富。这一“阳光工程”也不负众望,让庙岭村又找到了一条新的脱贫致富路。2017年,经过省电力设计院专家实地考察,一座装机容量959千瓦的光伏电厂项目选址在庙岭村。“有国家政策、有帮扶干部、有各级配套资金,发电站的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占地30亩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厂迅速建成,庙岭村的荒地上,‘长’出了一大片闪闪发亮的太阳能光伏板,完成了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中咀岭乡党委书记丁有杰说道,这个项目节环保、收益稳定、不占用耕地就能创造利润,很受群众欢迎。
“从2017年并网发电到现在,已经累计发电61万度。”县发改局副局长李宝玉笑着说道,按扶贫电价每度0.75元计算,这片太阳能发电板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效益。
“这个东西太神奇,几块板子放在那里,不用费时费力地操心,对着太阳就能变出钱来。”记者见到66岁的贫困户马国禄时,他正在清扫光伏板上的灰尘。集中式光伏发电厂建成后,马国禄被聘为发电厂管理员,每月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我们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现在,政府把‘宝贝’送到了家门口,我们没理由不爱护。”马国禄的家离发电站只有10分钟的步程,可他却不愿在家待着,每天围着太阳能发电板,刮风扫土、下雪扫雪、检查电板、巡视围栏……一天到晚几乎没闲着。
村里引来“赚钱”项目,高兴的不只马国禄。光伏项目给该村的所有群众带来增收的“大礼包”。发电厂流转土地有流转金,发电的大部分收益都将用于当地群众脱贫。每户每年最少可以从发电厂收入3000元,村集体也将有每年5万元的收入用于改善村子基础设施和发展。“只要电站正常运行,庙岭村就不愁脱贫。”庙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孝仁信心满满地说道。
“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么大的场地只要一个人看管,晴天一天就能产生900多度电。”说话间,李宝玉点开手机上的APP,发电量、机组状态、收益统计一目了然,“你看,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的电站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7吨,相当于在山上栽了91棵树。”
如今,庙岭村将地域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荒坡地盖上了整齐的太阳能发电板,点亮了贫困山村的好日子。村民们也挺起了原来被贫瘠的土地压弯的腰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淑娴通讯员许生梅)今年以来,积石山县税务局紧紧围绕“新税务·新服务”主题,持续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积石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