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扶贫车间”开辟致富新天地本报记者 幸福

民族日报 2018-09-24 09:13 大字

伞布车间工人正在缝制雨伞。

今年7月20日,积石山县特利强雨具加工厂发出第一辆装载着2000打雨伞的货车驶出厂门,发往厦门,标志着该厂正式迈入运营轨道。

积石山县特利强雨具加工厂今年7月投产后,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是2700打雨伞,每打有12把,将于10月初交运厦门港,出口日本市场。为此,订货的台商欧建良从厦门来到了临夏,当他第一次踏上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源头”——积石山县时,这里的一切让他眼前一亮。他告诉记者,“以前只是耳闻,印象中的西北,戈壁荒漠、地广人稀,而到了临夏,看到的景象出乎想象:到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临夏群众善良厚道。”这是初来乍到的台商欧建良来到临夏后的第一印象。

雨伞的交货期限眼看一天天临近,欧建良再次来临夏实地考察生产进度,看到雨伞加工生产流水线上,40多名当地工人娴熟操作,他看到的场景使他更加加深对临夏的印象和临夏人办事的信誉度。

积石山县招商引资项目特利强雨具加工厂,经厦门市海沧区牵线搭桥,厦门海投集团供应链公司、厦门特利强雨具有限公司,与积石山县政府签约,三方共建积石山县海沧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吸纳县城及附近乡镇151名贫困妇女报名参加,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后上岗,给参加培训人员每人补贴2500元,边培训边操作,计件工资每月2100多元。已招收的97名员工中,多为精准脱贫建档立卡户,有3名聋哑残疾人,解决了困难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雨伞加工有四道工序,三个月后成为熟练工,人均月收入2100多元。”厂家技术员杨桃生说,他6月19日来积石山县时,起初感到人生地不熟,现在和工人们打成一片。跟他一起从厦门来的技术员有5名,还有5名当地技术员,伞骨车间的张国霞便是其中一位,她家住在胡林家乡张豆家村,通过培训成为熟练工,进厂两个月做了车间机组管理员兼统计员,每月薪酬收入2600元,加上计件工资,挣得比别的工友多。

今年20岁的李爱莲正在电动伞骨冲床操作,已上了一个多月的班,家住关家川乡关集村的她,上个月挣了2412元工资。她说自己挣的不算最多,伞骨车间上月收入第一名的是樊大桃,家住吹麻滩镇林坪村,上月拿到了2769元。刘集乡河崖村青年农民许生岩,组装伞骨20打,每天能挣60多元。

“加工伞骨、缝接伞布,技术含量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向乡镇村延伸,物料能在村庄加工,可家庭生产,时间灵活,自主支配,熟练工月均能拿到3000元以上。”积石山县海沧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经理殷国玉对记者说。

探索尝试脱贫新模式,先得转变劳务观念。针对初期招工难的问题,特利强采取了“扶贫工厂(总厂)+扶贫车间(贫困村加工点)+贫困户(散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助力积石山县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发展雨具加工产业链。积石山县招商局局长马生晖说,力争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300人就业,三年内计划带动800至1000人就业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产值亿元以上。

“厦门到临夏2500多公里路程,物流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综合考虑,我们看中的是劳动力市场优势,深化厦门与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域,把雨具生产基地建到临夏,拓展市场空间的同时,拓宽当地贫困群众脱贫途径,两地合作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目标,是我们看重的着力点。”欧建良说。

新闻推荐

积石山县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

本报讯(记者尹始学韩玉良)近日,积石山县吹麻滩、柳沟、石塬、大河家、银川等乡镇发生强降水天气,部分区域发生山洪灾害,致使全...

积石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积石山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