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导河积石山 特约撰稿 董克义 文/图

蚌埠日报 2018-08-07 01:10 大字

编者按:

从四川北川出发,登南岳衡山习得治水之术后,大禹胸怀黎元,踌躇满志,踏上了治水的漫漫征途。

上古时代,洪水泛滥,尤以黄河为甚。传说,与水神共工战败撞折不周山有关。大禹遂直奔黄河而去,首仗就在黄河上游的积石山打响。凿山屠龙,降服洪魔,疏通河道……大禹首战告捷。《尚书·禹贡》有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积石山,坐落于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当地不仅流传着大禹导河的传说,还有禹王石、大禹斩蛟崖、天下第一石崖、大禹支锅石等遗存。

本期,特邀原积石山县志总编辑董克义,为我们讲述大禹与积石山的那一段神奇往事……

天上黄河天际周,

凿山原自此山头。

诗中的“山”,为积石山。正是从导河积石山开始,大禹开启了治水的漫漫征途。由此,积石山以大禹导河的源头而名扬天下。

大禹“凿”的积石山,是指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界中南段,自南而北走向排列,南起土门关,北至黄河边,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主要山脉。小积石山北端被黄河拦腰切断,形成一条长约二十五公里的峡谷,这条峡谷叫积石峡,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峡谷。传说,积石峡是大禹治水开凿而形成的。

史籍记载中的大禹“导河积石”

据《尚书·禹贡》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其意为:大禹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直到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之北;再向东到达厎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继续向东经过洛水弯曲处,就到了大伾山;然后折而北流,经过降水,再向前流入大陆泽;继续向北,分布为九条河道,者九个支流再会合后注入大海。

《尚书·禹贡》还记载“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意思是说,疏导黄河后,这里的民众进贡时船只由积石山附近进入黄河,顺流到龙门山、西河,然后在渭河弯曲处与其他船只会合。

《史记·夏本纪》也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汉书·沟洫志》载:“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门不入……唯是为务,故导河自积石,历龙门。……至于大伾”。清粱份《秦边记略》云:“盖黄河入中国,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明代总制唐龙在《重修禹王庙记》(明嘉靖《河州志》)中云:“美哉,洋洋乎,神禹治水之功也!而河为宗哉。夫河之巨源,昆仑之输也,弥弥百余泓,分涌於葱岭、于阗,合注於蒲菖,而入积石山。”这些记载,虽是后人追述记载的大禹的功德,但应当是可信的。大禹治理黄河,先从黄河上游的积石山开始。

大禹导河积石的传说与遗迹

积石山民间流传有一个大禹导河的传说,与史籍记载有许多吻合之处。相传,巍峨高峻的积石山,蜿蜒几十里,挡住了黄河的滚滚水流,每到雨季,拥塞的黄河水泛滥成灾。这时候,女娲已经活了九万九千岁,死了。尧帝派大禹来治黄河。大禹来到积石山,察看了地形,便带领万民挖山削崖,要在积石山开凿一道峡谷。这时一条恶龙飞过来,挡住峡谷的开凿。大禹非常气愤,狠狠一斧劈下去,把恶龙斩成两段,继续凿山。直到现在,当地黄河两岸的崖壁还是红红的,传说就是大禹当年斩恶龙留下的斑斑血迹。大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凿成一条石峡,滔滔黄河顺峡东流而去,消除了这一带的水患。这条峡谷,就是现在的积石峡。

如今,在积石峡中,仍然留存着许多大禹导河传说的遗迹,如禹王石、大禹斩蛟崖、天下第一石崖、大禹支锅石等。

禹王石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走出积石关,经木场村,翻过索屯坡,在黄河南岸有一尊磐石,高约3米,周围直径约10多米。石上有人休息时坐痕,双臀压出阔可2米左右的痕迹,形象逼真,同侧上部有耒耜之柄靠放压出的痕迹,也很形象。这块石头叫“禹王石”。《续修导河县志》记载:禹王石“索屯村河边,高八尺,宽七尺,长十尺,其色青。相传大禹导河时憩息其上,坐痕至今犹存。因系以辞曰:维石岩岩,在河之滨,名以禹传,寿与天齐。”诗人张建《禹王石歌》写到:“积石关外索屯村,河边奇石劚云根。高约八尺宽七尺,黛色经雨留青痕。凸凹不平形奇诡,相传神禹昔坐此……”。

大禹斩蛟崖距禹王石不远处黄河北岸,有石壁峭拔高耸,森然巍峨,其色赤红。相传,黄河泛滥成灾,乃恶龙起蛟发洪所致。大禹治水到此,首先擒斩恶龙,鲜血直喷射到对岸石崖,因此石崖呈赤红色,故人们称为“大禹斩蛟崖”。

天下第一石崖出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关门村西北望,黄河北岸有石崖凌空,相传大禹从这里劈石崖,开通了积石峡,疏浚了黄河,故史称“天下第一石崖”。相传石崖上的层层纹路,就是当年大禹斧凿之痕。

大禹支锅石在积石关内长宁驿下,有巨石在黄河之滨摆为三角形,状如支锅石,故名。相传是大禹疏导黄河开凿积石峡时做饭的地方。

禹王庙的兴建与大禹祭祀

大禹治水的成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征服自然的壮举,也奠定了大禹神人一样的至高地位,人们对他的敬仰和崇拜是必然的。因此,大禹死后,后人为了纪念、缅怀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庙宇,这些庙宇皆称禹庙或禹王庙。在积石山,也同样修建了禹王庙。

积石山的禹王庙在大河家镇积石关内关门村黄河南岸台地上。原址在积石关外,据明嘉靖《河州志》中吴祯撰写的《禹王庙记》记载,明弘治庚申(1500年),侍御李玑游历至此,赞誉曰:“美哉!山河之固,金城形胜,莫有过此者,皆大禹圣人之功也。惟功在天下万世,神亦在天下万世。神既无往而不在,祀亦无往而不举。”于是安排当时的河州守备蒋昂建禹王庙。

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卢向之奉命巡按陕西(时河州隶陕西行都司),路过禹王庙,看到庙宇残败不堪,便“爰移檄分守参政宜宾王公教,边备副使骊城翟公鹏督属重建。移至关内,东向。”第二年(1525年),禹王庙被移到关内,增展基地,扩建庙宇。明嘉靖本《河州志》载:庙宇“东向,中为殿六楹,设神位,肖像龛幕;后为寝殿八楹,左右各为庑,前后共十有六;绕以周垣,广一丈,计八十有五,袤二百丈,前为重门,各四楹,题额如制。”建筑宏伟,闻名遐迩,盛极一时。禹王庙重修完毕后,尚书彭泽和总制唐龙分别撰写了《重修禹王庙记》。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河州知州王全臣又在旧地重修禹王庙,“面河北向,为大殿,左右廓,庙门,周以土垣,足给祭祀而已。”王全臣还亲自撰写了《重修禹王庙碑记》。

禹王庙建成后,朝廷还派遣官员专程致祭,地方政府每年也派员春秋祭祀。明嘉靖本《河州志》载:嘉靖丙午,嘉靖皇帝差遣山东道监察史胡彦到禹王庙祭祀,并撰写了《禹王庙祭文》。到了清代,皇帝也差遣官员前来祭祀,有时皇帝还御撰祭文,设醴祭奠。

全国禹王庙很多,但由尚书、总制等这样高级别的官员写庙记的不多,皇帝派遣官员祭祀甚至皇帝还御撰祭文祭奠的禹王庙则更少。足见当时积石山禹王庙的地位和朝廷对禹王庙祭祀的重视。但此后,禹王庙几遭兵燹,遗址逐渐鲜为人知。

由于大禹导河积石影响巨大。1913年河州还被改名为导河县。

古诗词中觅“积石”

积石山有着大禹导河积石的丰厚文化积淀。历代显宦高官、巡边大吏和文人学士前来河州,大都要到积石山考察、游历,到禹王庙瞻仰祭奠大禹,留下了许多诗章。

临夏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明嘉靖本《河州志·文籍志》,共录诗赋110多首,而咏叹大禹导河的近20首之多,还有三篇禹王庙碑记。作者涉及元、明两代,主要是明人。这些作者之中,有朝廷显宦高官、巡边大吏,有谪居河州的重臣、幕僚,有名倾当朝、千古流芳的文人学士。如元进士杨仲弘,明曹国公李景隆,明御史李玑、范霖、张涣、沉越、张鹏,都御史杨一清,副使王锦、吴铠,谪居河州的大学士解缙,由刑部主事谪职任河州同知的鲍龙,河州儒学教授高弘等。这些诗作大多以《题积石》和《禹王庙》为题,讴歌了大禹导河积石的不朽功业,或豪放雄奇,或清丽高雅,诗情万斛,情思澎湃,堪称诗中上品。

清代,河州知州王全臣作《积石》,河州进士张和撰《积石奔流》,河州名士祁魁元所写《登积石山感怀》、《望积石》等,也是歌咏大禹导河积石的诗中珍品。河州诗人张质生的《禹王石歌》、《积石神功》、《忆积石关禹庙旧址》等,也是歌颂大禹导河积石的上乘之作。

为了彰显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为地方增添文化魅力,积石山县政府在县城开辟了大禹广场;民间人士在该县大河家镇大禹导河的积石峡东口开发建成了大河家黄河风情园,收藏展示有大禹庙遗物和大禹支锅石遗迹。

大禹或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

四川北川有“大禹故里”之名,但也有学术观点认为,今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是大禹的出生地。甘肃著名学者冯国瑞在其《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中言:“夏禹的事迹在这条水上(即大夏水),甚至说是夏的发祥地。郦道元引《晋书·地道记》说:‘大夏县有禹庙,禹所出也……\’文中提到的大夏县,为汉朝设置,位于今甘肃省广河县阿里麻土乡。大夏水即今广通河。著名学者马志勇先生认为:”禹出大夏,广河是大禹的故乡。“(《大夏解码》2014年2月24日《民族日报晚刊》)。

另据专家考证,大禹生活的年代当在齐家文化时代(距今约4050年~3950年),而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期早期的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别。临夏州分布有几十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齐家文化陶器、玉器和铜器等遗存。著名的史前大型灾难遗址——青海喇家遗址也是齐家文化遗址,它就在与大禹导河的积石峡的东口,与积石山县隔黄河相望。其西,有一条山谷叫禹王谷。种种古籍记载、遗迹、传说的发掘和专家的论证,共同指向了一个学术观点——大禹可能是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

(作者系甘肃省积石山县人,曾任积石山县志编辑部总编辑。现为中国民协“花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临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新闻推荐

省防汛抢险救灾指导组到临夏州指导工作

本报讯(记者马琼洁)7月25日至26日,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减灾委专职副主任蔡仲爱带领全省防汛抢险救灾第四指导组,到临夏州检...

积石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