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山村盛开希望之花——探访积石山县寨子沟乡麻沟村脱贫攻坚经验

民族日报 2018-05-15 10:02 大字

 

驻村工作队员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  本报记者史有东摄

5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积石山县寨子沟乡麻沟村开展脱贫攻坚蹲点采访。 

麻沟村位于积石山县城西南部9公里处,是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有205户1040人,耕地面积1194亩。 

时值暮春,眺望麻沟村,远处是白雪皑皑的起伏山峦,近处田野里种植着成片的黄芪、冬花,果树上挂满青涩的果实,错落有致的农房散布其间……让人不禁感叹: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那是新建的文化广场,我3月份来过这个村,今日又看到了新的风景和变化。”随同采访的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韩玉良感慨地说。 

说话间就到了麻沟村村委会,一下车,顿觉空气清新爽朗。记者碰上正要去村民家走访的村支书乔世文、村主任何文平和驻村工作队队员马兴成等,与他们一路随行攀谈起来。乔世文介绍说:“我们麻沟村属高寒阴湿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重。这几年,麻沟人‘人穷志不穷\’,不甘落后,竭尽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培育富民产业,建强基层组织,探索出了一条‘五级干部联动+群众内生动力激发’的脱贫新模式。” 

马兴成说,麻沟村在县乡村社和帮扶干部的倾力帮扶下,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探索出了麻沟脱贫模式。现在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麻沟村学习。 

这里许多村民们的房子依旧保持着红砖墙的本土样式,家家门前通着水泥路,庭院里种着牡丹、芍药等,芳香四溢。 

我们第一站来到黄芪、冬花中药材种植地,乔世文说,这儿以前是小麦、油菜地,如今变成了中药材地。这里适宜种植中药材,在金川公司的帮扶支持下,村上成立了“富民产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与陇西县天士力中天药业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探索出了“村集体+合作+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已种植中药材125亩,其中流转群众土地60亩,动员36户贫困户分户种植65亩。 

不远处,一台推土机正在作业。乔世文指着那块地说,那是存栏300头牛规模的综合性养殖场建设工地,养殖场建成后将采取集中养殖和分户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吸收有养殖意愿和养殖能力的农户入社,计划一期投入基础母牛100头,逐年扩大规模。这将为麻沟村群众带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的多重增收渠道,成为全村脱贫的产业支撑。 

贫困户杨金荣家是我们走访的第一户人家。杨金荣一见帮扶干部马世英,就放下手中农活,热情招呼让座。据马世英介绍,杨金荣贫困的原因是身有残疾,上有83岁的老母亲,下有12岁的孩子,他不能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限。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杨金荣说,多亏政府的好政策,享受低保待遇,还参加了免费养殖技术培训,“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垮了,感谢党和政府……”。杨金荣老母亲乔凤兰高兴地说,现在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好……用一百个好也说不完。

走访脱贫户乔文龙家时,记者了解到,通过产业扶持、落实惠民政策、资金帮扶、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乔文龙家已于2017年脱贫。见到记者一行,乔文龙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上把我的增收途径和目标写得清清楚楚,我们正按巩固提升计划养了两头牛,儿子、儿媳已外出打工。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

二社乔登金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乔登金是残疾人,老伴患有慢性病,增收渠道窄,脱贫任务艰巨。县乡村社干部为乔登金家量身订制了8条帮扶措施,现在正在一一落实。离开时,老人不停地感谢大家对他们的帮助。最后我们来到贫困户马哈克家,马哈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油菜亩产约300斤,1斤油菜籽市场价1.7元,一亩地产值500多元,除去成本,收入300多元;种中药材黄芪1亩地产值5000多元,除去成本约3000元,种黄芪要比种油菜多收入1700多元。“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今年我种了2亩黄芪,预计可收入3500多元,家里的牛犊和羊卖出去能收入几千元,再加上各类惠农补贴,脱贫不成问题!”马哈克信心十足地说。

离开马哈克家,夕阳西下,麻沟村镀上了金色的光晕,村民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孩子们放学归来,处处欢声笑语……我们坚信,这里的明天将会更加幸福美好。

新闻推荐

积石山县游客同期增长近4倍

“五一”期间,积石山大墩峡景区游人如织。马世雄摄本报讯(记者赵淑娴王文霞)日前,记者从积石山县旅游局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该县共接待游客2.0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8.17%;实现旅游收入875.7...

积石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积石山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