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王”出土经历记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代表作“彩陶王”,1950年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是一件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世人所瞩目。但你知道它出土的过程和被命名为彩陶王的前因后果吗?让我给你一一道来。
2010年11月的一日,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漆子扬同民族日报社记者李萍与我同往积石山县三坪村,采访彩陶王的发现者戚永仁。我们一行三人由戚永仁的女婿尕魏带路,从吹麻滩东行上安集,一路土山沟壑,行了数十里尽塬头,山回路转,群峰竟势,壁立两岸,其间滔滔黄河流过。这就是唐人心目中的小积石山:“伯禹遗踪,两千年之阪隥。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冈峦之势。”“若夫积石山者,在乎金城之西南,河所经也。《书》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即此山是也。”
我们下陡坡转弯多次,柳暗花明,人家在焉。入巷男女三四人相迎,邀至家中。戚永仁与妻子范永兰让我们入屋。戚永仁高个魁伟,身体健壮,虽近八旬,语声洪亮;范永兰个小,人很热情,岁已暮年,风韵犹在。与戚永仁坐定后就直奔主题,请他为我们讲述发现彩陶王的经过。
这件彩陶瓮以器形高大、图案精美而闻名全国,瓮高49.3厘米,口径18.4厘米。口平如切,短颈调肩,腹部逐渐下收。口下有四个突角、腹饰对称的环形耳。器外壁以黑色绘三层纹饰。上腹施旋纹间以圆圈点,犹如黄河奔腾,巨澜翻卷;腹下似微风鼓浪,玉珠轻溅,具有流线韵律和强烈的动感。说起彩陶王,还有段故事呢。
解放初,土匪骚扰,三坪村群众躲难黄河沿。1950年下半年,社会治安开始好转,群众开始返庄。8月的一天晚上,下了一场过雨。第二天一早,年轻的戚永仁、戚永礼兄弟从河沿窝铺往家里转运东西,走至塬地咀忽见斜披处,有一窝清水,被太阳照得光怪陆离。黄土坪上从不留积水,兄弟俩好生惊奇,止住脚步,放下背的东西,探其究竟。他们仔细详观,一窝清水好似盛在盆中。惊喜中便卷起袖子,往水窝伸手摸去,水较深,于是挽袖至臂,再探了下去。摸得是一个小罐,往上硬拉时,给扳裂了,小罐掏出后,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就扔掉了。立刻又扒去周围泥土,是件高约1.5尺的精美黑彩大陶瓮,双耳口沿上有四个突角。于是兄弟俩小心翼翼地将其挖出,带回了家,放在上房的板柜上。顿时,蓬荜生辉,精美绝伦的陶瓮,墨色如新,光彩照人,很是彰眼。此后,家里把瓮当馍罐用。说也奇怪,6月天,做了些糜面馍,放进去,三五天不坏,到了三九天不冻,家里人认为,此物得天地灵气,是个宝贝。闲暇时,戚永仁瞅那繁缛瑰丽的陶瓮,觉得它很完美,美得像山下的河水,奔腾不息;那流转的窝,如扎地浪的旋,一圈连着一圈,翻上倒下,诉说着远古神话,人类的童真。
时间如流。到了1954年的一天,黄河考古队甘肃分队文物普查员翟光伟来到三坪。那时,三坪只有六七户人家。戚永仁家有15口人,兄弟5人,老大戚永廉、老二戚永仁、老三戚永礼、老四戚永贤、老五戚永礼。翟光伟就住在了戚永仁家。翟光伟脚刚迈进屋门,一眼就瞅到了板柜上那件美轮美奂的彩陶瓮,立时怔住了,这件甘肃仰韶文化的艺术珍品,它真的太完美了,翟光伟是搞艺术设计的,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观,仔细地瞧了又瞧,又用手触摸,感觉光滑无比。如漆般油黑的彩,在他的眼前飘荡起伏,似出门后脚下的母亲河,飞流急湍,奔腾东去……这是古代先民的一件伟大的艺术珍品,该进入新中国的国家博物馆,他决心动员戚永仁把陶瓮捐给国家。开始,戚永仁和家里人均不乐意。他的妻子范永兰说:陶瓮不但有灵气,也是家中一件光彩照人的摆设,特别是与瓮有缘,也结下了一段难以抹去的情结,不愿意捐献出去。翟光伟开始做工作,他说:“精美的彩陶瓮,放到博物馆,不仅全国的人、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戚永仁说:“我不成,想看的人上我家看来,我不卖人,反正给你保存好就是了。”翟光伟见一时半刻说不通,就吃住在戚永仁家,继续苦口婆心地动员。翟光伟说:“山是国家的,水是国家的,人民是国家的,文物也是国家的,不捐不行。”翟光伟每天给戚永仁做思想工作,戚永仁到地里干活,翟光伟就跟到地里,一边帮他拾除杂草,一边跟他打磨。几天后,范永兰对翟光伟开玩笑说:“你要把我家的罐拿去哩,我再不给你做饭了。”翟光伟笑了笑,继续坚定着博物工作者“柔能克刚”的信心。就这样,翟光伟同戚永仁相缠了一个星期,准备要回去了。翟光伟再一次对戚永仁说:“为陶瓮,过一段时间,我还要来。”戚永仁被他的这种毅力感动了,笑了笑开口爽朗地说:“那我捐献给国家,你这次带走吧。”翟光伟乐了,他拿出照相机,给戚永仁和陶瓮照了张相片,也为一家人照了全家福。戚永仁找来了背篼,把陶瓮放了进去垫好,让翟光伟背走了。后听见者言:翟光伟离此10里地的王歌集休息了一会,在铺子里扯了几尺白布,把彩陶瓮取出裹好、装上背走了。
彩陶瓮初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后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看到了这件陶瓮,将其誉为“彩陶王”,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名动海内外。1990年,4月10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一组四张的彩陶纪年邮票及明信片,“彩陶王”耀目其中。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戚永仁的耳里。此时,他及全家才知道陶瓮的考古、历史、艺术价值。自1954年,彩陶瓮捐出后,他再也没有见过。他还惦念着这件东西,心里老是放不下。有朝一日,再想见见。
1999年,戚永仁到了北京,前往中国历史博物馆,瞧瞧魂牵梦绕“老朋友”。不巧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在检修,他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他们告诉他,现在看不上,开馆还需一个星期。戚永仁等不了,看望未果而还,心中留下了一个难忘的遗憾。回到家,他没有见到“宝贝”而遗憾,十余年过去了,他还是牵挂着彩陶王,他对来访者言:他这后辈子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有生之年再到北京,去中国历史博物馆,探望他永远萦绕在心头的“宝贝”;另一个是能在发现地为“彩陶王”建个亭子,永久纪念它。
据临夏州博物馆资料介绍:三坪遗址隶属于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位于黄河南岸二级台地,分布于头坪、二坪、三坪、鲁坪等缓坡台地上,包括圆地咀、犁地咀、蚂蝗咀、高崖咀、坨子岭、转咀等。其东至鲁坪,西到三坪边缘,南依三坪山,北临黄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至1.5米。断崖暴露遗迹甚多,有灰土坑、灰层、窑址、墓葬、白灰层面。出土器物有陶瓮、罐、瓶、钵、盆,石刀、石斧、骨器等。地表、灰层内可见大量陶片。其陶质有泥质橙黄陶、泥质红陶、夹砂陶。主要纹饰有黑彩旋涡纹、平行纹、弧线三角纹、宽带纹、圆点纹、黑红锯齿纹、圆圈网格纹、蓝纹、绳纹、云勾纹、动物纹等。按上所见遗物,三坪遗址属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文化遗址面积广阔,内涵丰富,保存较好。197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本报临夏讯(通讯员乔栋明马霞)甘肃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日前发布公告,临夏市八坊十三巷、积石山县大墩峡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建设“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注入新动力,进...
积石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