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量史的厚度;心,写人的温度 读聂作平《大地的细节》

内江日报 2022-01-08 08:03 大字

◇刘火

——吉安市富田镇一个叫虎形山的山谷里,青黛的林表传来阵阵鸟啼,我在那里找到了文天祥的陵墓。(《孤独者最后的大地:文天祥和他的北上之路》)

——由标志塔上面二十公里,便是黄河的最后一道峡谷:小浪底峡谷。出了此峡,黄河从此进入一马平川的下游地区。(《长风万里:李白的人生地理》)

——一代代背夫手持拐棍接力般地行走于途,在拐杖底部金属的一次次敲击下,古道上竟形成了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坑,从天全到康定,无以计数的小坑仿佛是一部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史书,忠实而深刻地记录了茶马古道的辉煌,也记录了天全背夫的艰辛。(《消失的身影:历史深处的天全背夫》)

……

这是聂作平新书《大地的细节——在路上的中国风景》一书里关于作家行走中国大地的几个片段。

聂作平是一位高产作家,特别是在文史随笔方面,聂作平有着惊人的悟性、才情,又加之勤奋,在文史随笔上屡有新作,而且每部都有不同的特质。《大地的细节》一书的副标题“在路上的中国风景”标明,这部新著是作者如徐霞客一般在上万公里的路途中写就的。《文天祥》一篇即从文天祥写《过零丁洋》的珠江口开始,沿元军押送文天祥一路北上到元大都北京的路途人文地理的风景。作者追随文天祥的足迹一路北上,展开一部宋末元初惊天地泣鬼神的抗元史。《李白》一篇,作者更是沿着李白东西南北的旅程,展现大唐从盛唐到安史之乱时的文治武功。即便是已经埋入历史深处的川康茶马古道,聂作平也一样风尘仆仆地沿着昔日背夫走过的山路,写出了对背夫的赞美。

文史随笔,一般情况而言,只要书读得多,对书中的内容领悟能力强,写作技巧还过得去,一篇或者一部文史随笔是不太难的。而这三者对于聂作平来说,只是他坚实的案头工作。《大地的细节》的不同处,或者说《大地的细节》令人惊艳的地方,是作者在案头之后寻访典籍里的地理、人文的真实与想象。这是一件体力活,更是一件需要智慧的活。在这样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地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是渺小的。但在这样一个辽阔的大地上,又正是一个一个的人、一件一件事来填充的。聂作平将一路的风景整合起来,或者说,把典籍里时隐时现或大或小的历史碎片与大地山川、村镇、植被、鸟兽整合起来,织成一段一段的华美锦绣,或湘绣、或苏绣、或粤绣、或蜀锦,不止湘绣、苏绣、粤绣、蜀锦,而将这所有的一切重新缝制,以此观望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历史厚度。

在聂作平的人文地理路上,不仅限于此。或者说,其历史的厚度不是平面的而是多面的。在《文天祥》一篇里,作家由衷地赞美文天祥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作家还对已是元军大将军的张弘范的人格极尽赞美。面对监下囚的文天祥,张弘范尊敬他的气质、能力,希望文天祥为元所用,即便不行,也希望忽必烈不要杀了文天祥。这是历史另一面的真实。历史还以另一面让人唏嘘:那就是聂作平写道的,力主杀文天祥的不是元朝君臣而是文天祥曾经的同僚——曾同服务于大宋王朝的留梦炎,因为担心自家的权力受削,执意劝忽必烈杀了文天祥。聂作平沉痛地写道,“这个状元容不得那个状元,这个前丞相容不得那个前丞相”。历史的另一面和人性的另一面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写冒襄游冶美色美酒美景时,作家在《水绘园》写道,冒襄何以如此,是因为“冒襄寄托的是遗民的亡国之恨”。遗民,是元宋开始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即从身从心依旧托归于被灭的前朝而拒绝新朝,哪怕是高官厚禄同样拒绝。到了清明时,这一现象比元宋时更为剧烈。何谓“遗民”,一言以蔽之:对曾经信仰的将永不变更。聂作平写游冶花间美酒的冒襄、写流放天寒地冻宁古塔的吴兆骞,便是作家对信仰的某种礼赞。而在礼赞的背面,则是历史的沉重。

历史的沉重也是历史厚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水稻原产国、一个农耕文明至少5000年悠久历史的大国,聂作平在《万物生长》一篇里写道,明朝始进入中国的农作物红苕、土豆、玉米等改变了中国大米(南方的水田粮食)、小米(北、西北的旱地粮食)一统天下的粮食结构,而橡胶树和棉花则改变了中国经济作物的构成。这一切,我们可以排外吗?历史的厚度,不是线性的,或许也不是自主的。这是《大地的细节》给我们提供的另一种历史图景。

《大地的细节》值得称道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家用心叙写历史人物的温度。

历史在冰冷泛黄的故纸里讲述沧桑,但历史中的人却因为他们曾经的存在——或善或恶;或让昏暗的历史呈现一线光亮,或让前行的历史停滞了脚步,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历史人物的存在便是后人的殷鉴,特别是前者,一定会让后人感奋。在这样的感奋中,如何让曾经的善和曾经让昏暗的社会呈现一线光亮的人重新回到当下,这是聂作平在《大地的细节》里“变现”的重要建构。

在南浔,当作家走进一个叫“嘉业堂”的江南园林里,当作家看见一方小水塘,仰望园林里的参天古木时,作家对这里曾经的主人投下五体:在推翻帝制的伟大事业中,“每逢要用钱,孙中山总是向张静江伸手,张静江也总是竭尽所能地筹措。但是,要推翻一个垂而不死的大帝国,进行武装起义和地下斗争,所需的金钱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亿万富豪张静江也渐渐难以为继。为此,他先后卖掉了经营良好的通运公司,后来又卖掉了上海滩的六套花园洋房。”我想,任一读者读到这里时,定会动容的!至少我在读这段文字是这样的。作家用心感知历史人物的温度,并以散文家和诗人的笔重现了这一温度的滚烫。

在《浙大西迁》《武汉大学在乐山》等篇章里,作家以群像的构图方式,再现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期间抵御外敌的决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校长、教授、学子们如何以玉汝于成的精神和实绩,让中华文化得以弦歌永续。历史的过往会因如竺可桢、王星拱这样的校长,苏步青、朱光潜、叶圣陶等这样的老师,李政道等这样的学子,让当下的我们知道中国为什么5000年来生生不息,是因为这些人的身上流淌着的热血,是这热血呈现出来的人的生命和人的温度!即便如李大爷这般底层的背夫和女背夫们,在作家的笔下,背夫的温度可以让冰凉的茶马古道的山石变得温暖,可以融化横断山脉飘落的大雪。

质感、生动,既富有史的厚度,又有人的温度。

在《大地的细节》一书里,我读到了文史随笔的新样式。

(注:《大地的细节——在路上的中国风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初版一印)

作者简介:

刘火,本名刘大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有多部文学批评集、随笔集和政论集出版,其文学评论获过“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等。

新闻推荐

“抛弃”英女王,巴巴多斯成为共和国

当地时间11月30日起,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正式取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家元首地位。同一天,巴巴多斯首位总统桑德拉·梅...

和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