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台 优生态 拓市场 青岛运用市场思维大力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李媛
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更是发展提质的关键。今年以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以建平台、优生态、拓市场为抓手,探索推进乡村金融振兴“九个一”新模式,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打通金融服务乡村
“最后一公里”
干果蔬批发生意做了十几年,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国见识了大风大浪。但是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让他坐立难安。
“我们合作社承担着给北京供给果蔬的任务,平均每天运输量就高达150多万吨,当时人手不够物流成本更是高得离谱,可要是撒手不干也不行,怎么也要保证首都稳定。”张立国告诉记者,成本上涨让他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他只好四处想办法,但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知道合作社贷款难,张立国也只能硬着头皮找到了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姜立适。“疫情期间很多农户出现资金问题,所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与银行系统联合制定了新的扶持贷款政策和新产品,张立国的情况正好满足,所以我们第二天就联系农商行现场办工,用一天时间帮他申请了300万元贷款。”姜立适介绍。
张立国签署协议的当天,青岛市乡村振兴金融信息发布平台—“金融宝”也正式上线,实现了政企、金企和政金等与农户之间“零距离”对接。农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在线浏览查看金融服务政策,平台汇集了28家主要涉农银行机构共70余款金融产品,基本覆盖支持农林牧渔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蓝色粮仓建设等“三农”领域。
农民办事不出村
良好的生态是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诞生的“黑土壤”。青岛市积极协调“三农”各方资源齐力投入金融支撑乡村振兴,共同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良好金融生态。
7月9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支行和市银保监局等单位联合召开银行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座谈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达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共识,签订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合作备忘录》,明确各自职责义务、合作方式,确立多部门联合作战、合力强化金融支撑的17条具体措施,形成了良好政务服务生态。
以“农民办事不出村”为目标,依托各银行、金融服务机构现有基层办事网点,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协调指导基层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化基地建设等,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等服务供需多方对接,为各类主体和农户贷款提供“一站式”全系列服务。
除了部门协作“一盘棋”、网点服务“一站式”,青岛还实施风险保障“一条龙”,建立风险共担及补偿机制,坚持向贷款、征信、担保等系统发力,提供“强村贷”“惠农贷”“农担贷”等保障性服务,综合施策,化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风险。
引导资本投入“三农”
除了让农户及时全方位了解到金融服务信息,今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还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定期发布机制,定期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推介会,让“三农”经营主体和银行有效对接提高贷款成功率和效率。目前,已有1242个项目入选青岛市乡村振兴项目库,补短板项目199个。
其中,针对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款量小、需求紧迫等特点,开发了“普惠涉农小微企业法人贷款”“e链贷”“季节性收购贷款”等短平快产品;围绕服务农业外向型发展的涉农企业,则开展“出口买方信贷”服务等,带动社会投资大增长。
“我们坚持乡村金融差异化发展,有的放矢创产品、扩投资成效明显。截至今年9月,青岛市银行业向423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26.34亿元,较年初增加12.47亿元。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47.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投资总额。”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赵瑞介绍。
近两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顶格协调,深入一线亲自站台,积极协调解决银企沟通难、农户担保难、抵押融资难“三类难题”。通过坚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围绕壮大发展以规模农业、加工农业、体验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终端农业“七大农业”为核心的都市现代农业,青岛市把握需求创新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实体经济,为其注入了源头活水。
新闻推荐
(接1版)榨油加工向品牌化发展光有好的油菜籽还不行,如何榨出自己的品牌菜籽油,做大做强油菜产业?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和政县...
和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