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四大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民族日报 2020-01-15 09:18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刚林)2019年以来,和政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六大支柱产业,鼓励发展“五小”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逐渐形成了以“四大体系”为主的产业扶贫格局,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着眼构建生产组织体系。按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理念,通过扶持、招引等措施,培育了一批“农”字牌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委会+扶贫公司+龙头企业+入股分红”的模式,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企业带动,57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和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去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1.6亿元;啤特果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值1.9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值2.3亿元;规模养殖场130个、规模养殖户4020户,畜牧业增加值1.6亿元;输转劳务人员5.58万人次,劳务创收达11.28亿元。

着眼构建投入保障体系。累计投资3.22亿元,实施“1+3+5”产业扶持工程及入股配股,对产业发展好的贫困户给予3000—5000元的奖励。同时,为调动非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对全县所有发展富民产业的农户给予1000—5000元奖励。并把“五小”产业发展也纳入奖补范围,落实奖补资金8801.45万元,所有贫困户户均受益资金达到2万元以上。

着眼构建产销对接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等品牌培育,并在厦门集美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点,进一步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着眼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坚持保险保本垫底,全面落实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农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户。采取“入股经营+保底收益+利润分红”的模式,按户均1万元的标准支持建档立卡户在企业入股,以年度支付投资金额的8%作为入股农户保底收益。同时,光伏扶贫在贫困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重点用于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小型公益事业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返贫人口。

新闻推荐

“暖心包”暖了空巢老人心

本报讯(记者刘刚林高峰)日前,“空巢不空银天使——老有所衣”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在和政县举行。活动中为陈家集镇、梁家寺...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