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陇东报 2020-01-12 00:30 大字

本报记者 郑朝静

1月26日是第67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3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消除麻风贫困,共享健康生活”。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准关爱麻风病受累者,近日,市疾控中心、市地病办联合县(区)多个部门开展了宣传活动,并赴麻风病受累者家中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

说起麻风病,很多人仍然是谈之色变。据介绍,麻风病曾给人们留下了恐怖的印象,所谓“歪嘴、斜眼、断手、烂腿”就是由于以前麻风病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造成的结果,是晚期麻风病人的写照,而人们的“恐麻”主要是来源于对麻风病的认识上较片面和错误。

那么,麻风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病?应该如何预防麻风病?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地方病慢性病防治所的工作人员。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年。主要侵犯人类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器官,若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引起眼、手、足的畸形,造成终生残疾。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麻风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传播也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以多菌型麻风病人为主,其皮肤及黏膜损害处含有大量的麻风分枝杆菌。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麻风杆菌。麻风分枝杆菌致病力不强,多数健康人对其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在麻风杆菌侵入后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而不发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麻风杆菌易感。

市疾控中心地慢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当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麻风病有一些明显的症状,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醉酒”面容,常伴眉毛稀疏脱落及面部蚁行感或异物感;皮肤上出现任何形式和颜色的皮疹、浅色斑、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像癣,但不痒,使用治癣药物治疗无效;皮肤麻木、不出汗,感觉障碍,特别是皮疹和斑块处,常伴有周围神经粗大;手指伸不直,虎口肌肉萎缩,形如鸡爪;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走路跛脚,步态异常;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眼睛闭不拢,似兔眼。工作人员提醒:“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该找专科医生检查,以求确诊。”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该尽早前往当地综合医院皮肤科或者疾控中心(地病办)咨询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贻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工作人员说。

社会上普遍对麻风病有恐惧感,是因为过分夸大了麻风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所致。事实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该病的治愈率几乎是100%。麻风杆菌的生存能力很弱,例如,它的抗煮沸能力只有1至8分钟。另外,人们即使被传染上病菌,根据现在的医疗技术,及时发现后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正规治疗,就能使病菌丧失传染性,而且治愈率接近100%。”工作人员说,麻风病病人可以在疗养院住院或居家接受全程免费的“联合化疗”,多菌型病人联合化疗1年、少菌型病人联合化疗6个月就可以完成治疗。病人治疗期间能过正常生活,可以边治疗、边工作、边学习。

据介绍,我国对麻风病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各级基层医务人员、群众(包括麻风病人及其家属)向当地麻风病防治主管医疗机构报告麻风病可疑症状者或疑似麻风病人,经省级防治机构(省疾控中心麻防科、省和政疗养院、两当疗养院)确诊为麻风病病人后,向第一报告人发放一次性奖励,新发病例奖励2500元,复发病例奖励2000元。

工作人员呼吁,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爱心,关爱麻风病人,消除麻风歧视,让他们在关怀之中及早得到治疗,并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

新闻推荐

和政劳务输转创收突破十亿元

本报和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李壮)日前,笔者从和政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和政县输转劳动力5.57万人次,技能培训0.71...

和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